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安易免費財務軟件交流論壇 (http://m.gangyx.cn/bbs/index.asp) -- 財務專業知識交流 (http://m.gangyx.cn/bbs/list.asp?boardid=10) ---- [轉帖]數說不一樣的“稅”話 (http://m.gangyx.cn/bbs/dispbbs.asp?boardid=10&id=46148) |
-- 作者:ling -- 發布時間:2017/3/21 15:29:25 -- [轉帖]數說不一樣的“稅”話 雁過拔毛的增值稅 增值稅,雁過拔毛的霸道稅。 上世紀50年代,法國稅務總局局長莫里斯·洛雷設計了它。為了保證當年法國政府的財政收入,這位“天才”的稅務官創造了這一新的流轉稅種。此稅一出,稅務征稅更理直氣壯了。不管企業掙不掙錢,只要做了生意就得交稅。也不管生意做成后企業有沒有收到回款,稅一刻也不得拖延。 |
-- 作者:ling -- 發布時間:2017/3/21 15:29:36 -- 交稅與納稅 交稅與繳稅區別是什么?很長時間自己都未能搞清楚,二者一直混用。仔細想想,“交”和“繳”都是把稅款給稅務,有何本質差別呢?硬要區分的話,可能在語境不同,“繳”側重在國家的要求,“繳稅”一般可與“納稅”通用!敖弧眰戎卦谄髽I或個人的主動。繳稅比交稅更正式一點,所以法律條文中都用繳稅。 |
-- 作者:ling -- 發布時間:2017/3/21 15:29:50 -- 稅為什么交不起 稅為什么交不起?羅列一下原因吧,第一,稅負重,不需展開了;第二,還沒產出先要上稅,如注冊資本印花稅;第三,會計權責發生制是禍根,企業錢可能還沒收回來,但稅要先跟上;第四,霸王條款作祟,如應付賬款三年未支付要視同收入,應收賬款三年未收回卻不能直接稅前抵扣;第五,收過頭稅,寅吃卯糧。 |
-- 作者:ling -- 發布時間:2017/3/21 15:30:05 -- 不合理稅負三甲 企業不合理稅負前三甲。探花,視同銷售征收的增值稅;上榜理由:東西并沒有賣啊,被企業自己花了,這不等于是對成本費用征稅嗎?榜眼,根據注冊資金征收的印花稅;上榜理由:公司都還沒開張呢,您這就開始收上稅啦!狀元,股東投資分紅征收的個稅;上榜理由:已經交過企業所得稅啦,有重復征稅之嫌哦! |
-- 作者:ling -- 發布時間:2017/3/21 15:31:20 -- 稅收稽查中簽率低 為什么偷稅漏稅這么普遍呢?稅收稽查中簽率低是很重要的原因。雖然會計人普遍害怕稅務稽查,可大家并沒有趕上過幾回。對此老板就更沒概念了,偷稅的好處近在眼前,風險遠在天邊,索性一咬牙跺腳,先顧眼前再說吧。怎么改變這種狀況呢?建議稅務稽查改目前的抽查為輪查,以三五年為周期,一次查個底掉。 |
-- 作者:ling -- 發布時間:2017/3/21 15:31:31 -- 輕稅負、嚴稽查 經濟下行之際,稅制改革建議“輕稅負、嚴稽查”同時抓。一方面要給企業減稅,減輕企業負擔,擴大其盈利空間,幫助其度過難關;另一方面要加強稅收稽查,打擊偷稅行為,這既是為保財政收入,又是為還市場競爭以公平。輕稅負與嚴稽查應是稅制改革的一體兩面,不是對立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
-- 作者:ling -- 發布時間:2017/3/21 15:31:42 -- 稅負重與稅收籌劃的辯證 企業的稅負重是事實,企業普遍性的“稅收籌劃”也是事實。是因為偷稅導致了稅負重,還是因為稅負重導致了偷稅呢?因為稅負重,企業完全照章納稅只怕生存都難,從這點看,企業偷稅漏稅實有情非得已的成份。反過來看,企業( 特別是民企)也會為生存找對策,于是少做收入、多計成本費用便成了家常便飯。 |
-- 作者:ling -- 發布時間:2017/3/21 15:31:52 -- 附加稅 誰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且看流轉稅退返如常,附加稅征收依舊。 這里說的流轉稅指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附加稅指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對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實行先征后返、先征后退、即征即退的,如相應附加稅已繳納,稅務不予退返;如附加稅尚未繳納,不因流轉稅退返而免征。 |
-- 作者:ling -- 發布時間:2017/3/21 15:32:05 -- 個稅能否匯算清繳 個稅的征收不妨也實行按分月預繳,年度匯算清繳。具體步驟是:①薪酬逐月預繳個稅,②年度結束后,各月稅前薪酬累加再除以12,計算出平均月薪,③按平均月薪計算月均個稅,④月均個稅乘以12,計算出年度應繳的個稅總額,⑤應繳總額與預繳總額之差即為應補繳數或應退返數。若能如此,更易彰顯稅負公平。 |
-- 作者:ling -- 發布時間:2017/3/21 15:32:21 -- 稅務與會計的差異 稅務對會計核算的要求與準則對會計核算的要求差了多遠,多數會計人大概不敢說自己完全清楚。二者的差距不僅讓會計核算如同雷區漫步,也讓稅收征管徒增羈絆,企業不順,稅局不爽。我們一直強調會計準則要與國際趨同,借鑒這個思路,有無可能讓稅務條款與會計準則趨同或并軌呢?這么做不異于雙向減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