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thnfp"></address>

    <address id="thnfp"><th id="thnfp"><progress id="thnfp"></progress></th></address>
    <listing id="thnfp"><nobr id="thnfp"><meter id="thnfp"></meter></nobr></listing>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安易免費財務軟件交流論壇  (http://m.gangyx.cn/bbs/index.asp)
    --  財務專業知識交流  (http://m.gangyx.cn/bbs/list.asp?boardid=10)
    ----  [轉帖]銀行票據貼現的會計處理  (http://m.gangyx.cn/bbs/dispbbs.asp?boardid=10&id=9904)

    --  作者:xijincor
    --  發布時間:2007/12/12 11:29:03
    --  [轉帖]銀行票據貼現的會計處理

    隨著金融業改革的深化,新的《企業會計制度》、《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等法規相繼出臺,商業銀行的會計處理方法有了很多變化。根據《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票據貼現業務的會計處理就是其中的變化之一,它對商業銀行確認損益有相當的影響。 



      新《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實施之前,按照1993年《金融保險企業財務制度》規定,商業銀行對票據貼現業務一直遵循收付實現制的原則,即“貼現發放款按貼現票據的面值計價,利息和手續費部分計入當期損益”。2000年財政部發布《關于印發〈公開發行證券的商業銀行有關業務會計處理補充規定〉的通知》中,進一步明確“貼現票據的到期價值與支付的票據貼現款項之間的差額,作為貼現利息,計入貼現當期損益”。這樣規定有一定的業務發展背景:首先,在我國無論是商業承兌匯票,還是銀行承兌匯票,期限都限在6個月以內,跨度較短;其次,票據貼現業務基本上都是貼息式,即貼現用票據面值扣減貼現日至到期日的利息后,余值付給原票據持有人。 



      貼現息在貼現業務發生時就實際收到,所以計入當期損益使會計處理比較簡單;再次,由于銀行票據貼現業務原來開展得并不普遍,在銀行收益中只占很少一部分,即使按照收付實現制體現收支,從重要性原則來講,也不會損害會計報告整體的公允性。 



      根據2002年以前的相關規定,一筆票據貼現業務,主要會計處理僅在貼現日和票據款項收回時反映。例如:2002年11月1日,某企業以面值100萬元的票據進行貼現,貼現息為月利率2‰,貼現期6個月,則銀行的會計處理應為:貼現利息=1000000×2‰×6=12000(元)。2002年11月1日會計處理為: 



      借:貼現——××戶                     1000000 

          貸:活期存款——××戶               988000 

              利息收入——貼現利息收入-××戶 12000 

    借:遞延收益——待實現貼現利息收入-××戶  4000  

           貸:利息收入——貼現利息收入-××戶     4000  



        與原制度下的會計處理方法相比,對于這筆貼現業務,銀行本年減少了利息收入12000-4000=8000(萬元)。  



      2003年第一季度末,銀行應作如下會計處理:  



      借:遞延收益——待實現貼現利息收入-××戶  6000  

          貸:利息收入——貼現利息收入-××戶      6000  



        2003年5月1日收回票據款項時,再確認4月份應計收入:  



        借:存放中央銀行款項    1000000  

          貸:貼現——××戶  1000000  



        借:遞延收益——待實現貼現利息收入-××戶 2000  

           貸:利息收入——貼現利息收入-××戶    2000  



        這樣,對于持有跨期票據的銀行,根據新制度規定,會減少本期收入,推遲到以后會計期間反映。由于新的會計處理方法更能反映資金占用、相應風險與收入的配比關系,從而使企業的財務狀況核算更加科學。   



        2002年5月1日收回貼現票據款時: 



        借:存放中央銀行款項    1000000 

           貸:貼現——××戶   1000000 



        近兩年,票據貼現已經成為商業銀行一項重要的資產業務,為了更真實地反映商業銀行的財務狀況,新的《金融企業會計制度》明確了對票據貼現業務也應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金融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所以在新制度下,票據貼現業務的相關會計處理應做如下變動: 



      2002年11月1日貼現業務發生時: 



      借:貼現——××戶                            1000000 

          貸:活期存款——××戶                      988000 

              遞延收益——待實現貼現利息收入-××戶  12000  



        2002年12月20日結息時,應計入當期損益的為11月、12月兩個月的利息收入:   借:遞延收益——待實現貼現利息收入-××戶  4000  

           貸:利息收入——貼現利息收入-××戶     4000  



        與原制度下的會計處理方法相比,對于這筆貼現業務,銀行本年減少了利息收入12000-4000=8000(萬元)。  



      2003年第一季度末,銀行應作如下會計處理:  



      借:遞延收益——待實現貼現利息收入-××戶  6000  

          貸:利息收入——貼現利息收入-××戶      6000  



        2003年5月1日收回票據款項時,再確認4月份應計收入:  



        借:存放中央銀行款項    1000000  

          貸:貼現——××戶  1000000  



        借:遞延收益——待實現貼現利息收入-××戶 2000  

           貸:利息收入——貼現利息收入-××戶    2000  



        這樣,對于持有跨期票據的銀行,根據新制度規定,會減少本期收入,推遲到以后會計期間反映。由于新的會計處理方法更能反映資金占用、相應風險與收入的配比關系,從而使企業的財務狀況核算更加科學。 

    轉載自:http://www.zgpj.net/News/105/6022200788222331.htm


    --  作者:j5x2
    --  發布時間:2007/12/12 14:19:22
    --  
    好象()內的萬元是錯的吧?
    --  作者:c2188
    --  發布時間:2008/1/27 2:46:05
    --  

    不錯!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