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thnfp"></address>

    <address id="thnfp"><th id="thnfp"><progress id="thnfp"></progress></th></address>
    <listing id="thnfp"><nobr id="thnfp"><meter id="thnfp"></meter></nobr></listing>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安易免費財務軟件交流論壇  (http://m.gangyx.cn/bbs/index.asp)
    --  談股論金  (http://m.gangyx.cn/bbs/list.asp?boardid=23)
    ----  1600點到2600點基金的“四宗罪”  (http://m.gangyx.cn/bbs/dispbbs.asp?boardid=23&id=21673)

    --  作者:aimulin
    --  發布時間:2009/5/26 19:14:18
    --  1600點到2600點基金的“四宗罪”
    一宗罪:
      虛偽的事后諸葛亮們不敵散戶預言
      對于大盤為何突然間上漲1000點,公募基金界直至4月才初步達成流動性充裕的倒推式判斷。
      但在上漲初段時,業內較為流行的說法是4萬億經濟刺激方案作用。而在中國中鐵(601390)、三一重工(600031)等受益個股2009年集體啞火的情況下,基金經理們開始改口"充裕的流動性"在起作用,并且分析得有理有據,儼然個個都是事后諸葛亮。
      如今,站在2600點的小山峰上,幾乎每個接受采訪的基金經理都驕傲地對外稱自己在去年11月時就準確預測到流動性將會變得充裕,而果斷地在上證指數還僅位于1600低點時開始加倉。
      但事實上,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監測的數據顯示公募股票型基金哪怕在11月時還維持在61%的基金契約規定最低倉位限制上,TOPVIEW亦顯示當時基金仍然處于凈賣出狀態。而之前開始建倉的次新基金凈值也依舊處于休克狀態,"當時誰知道會跌到哪去,我們心里也沒底。"
      而去年年末,在凈值上率先反彈的基金依舊是無論牛熊市,永遠90%倉位的中郵基金,至少在看得見的凈值表現上,我們未見基金經理口中"先知"基金。
      遙想去年9月至11月間,央行改變貨幣政策后,已經釋放了近5000億元資金時,記者當時(11月)還是從一位普通散戶投資者口中第一次聽說"流動性充裕論",他認為,"待到流動性足夠充裕時,資金自然會再度流向股市。中國股市就是資金市,即便上市公司業績不佳,只要市場資金足夠多,大家信心起來了,照樣會推高股市。"
      記者就此假設拋給上海某老十家基金公司首席策略師,得到的答案是上述邏輯不成立。
      "在目前的情況下,央行雖然下調了準備金率,把錢也釋放給商業銀行,但問題沒有那么簡單。首先,全社會的資金充裕率提高,但這個錢不一定會馬上流到股市。央行把錢放給商業銀行,居民也把錢放到銀行,我們必須注意到這個錢在銀行里面沒有動。即使基礎貨幣增加,但錢的流動速度在下降,而流動性是這兩個相乘的結果。我認為,全社會的資金流動并不會恢復到以前程度。"
      他同時向記者補充:"錢流到銀行,但銀行不可以直接把錢投資到股票市場。只有在銀行主動放信貸情況下才會使資金流動。而目前銀行出現\'惜貸\'的情況。事實上,即使流動性在提升,有多少錢能馬上流到股市,這也是個問題。"
      記者在當時采訪中了解到,大多數基金經理和投資總監都基本贊成降息僅是經濟下行開始的看法,他們認為上市公司基本面在今后一段時間都將不甚理想,"即便資金面充裕亦不支持股市上漲。"
      可見需要在K線圖前段作出投資決策的基金經理們事實上也未真正搞清股市為什么會突然間漲了1000點。
      二宗罪:
      短視越發明顯經濟盯上單旬數據
      基金經理對經濟復蘇形成相對統一的預期始于1季度數據公布之后。在前三月數據匯總中,除了價格指標中的PPI外,其余所有經濟指標(投資、出口、消費、信貸、貨幣、工業產值等)都出現了環比改善,或明確反彈。4月新數據進一步強化了經濟1季度見底的預期。
      但基金經理困惑的是數據之間仍然缺乏相互印證的穩定支持,"雖然4月投資增速進一步提高,但工業增加值環比回落1個百分點,發電量4月下旬以來環比降幅擴大,表明投資還沒對終端需求有實質性拉動作用。經濟復蘇的基礎仍然比較薄弱,尤其在加工貿易面臨外部需求萎縮的背景下,國內經濟的復蘇之路必然漫長。"
      來自國泰的一位基金經理告訴記者經濟"V"形反轉在歷史上極少出現,雖然股指的強勁反彈似乎預示著經濟"V"形反轉,但他仍舊懷疑中國經濟真會如此具有戲劇性?
      為了能先同行一步洞悉宏觀面的微妙變化,在對數據的觀察上基金業越發短視,"忽然間周圍人都開始關注單旬數據了,而在以前我們甚至不太會關心經濟數據。"來自深圳基金公司的一位研究部總經理坦言基金經理們的投資思維轉得有些快,"大家都在寄希望于從一大堆數據里早日發現\'V\'字的底部那一點來支持自己不斷買入股票的決心。"
      根據最新的單旬發電量顯示的數據,5月上旬日均發電量為90.97億千瓦時,這是自2月下旬發電量達到今年最高點以后,發電量旬數據降至最低谷。4月上中下旬日均發電量分別為91.24億千瓦時、91.38億千瓦時和92.14億千瓦時。
      數據揭示經濟仍未確定性見底,但這并不能動搖基金經理判斷經濟已經見底的論據,于是他們開始自圓其說,"主要源于本旬工作日較去年同期減少一天,扣除此因素降幅應成收窄趨勢。"
      三宗罪:
      是做優秀的基金經理還是合格的基金經理?
      "基金經理的職責就應該是高拋低吸。"這是上海一家今年以來業績優秀的合資小基金公司投資副總監的論斷,他認為"高拋低吸"是收了管理費的基金經理的職責,而不是堅守自己的偏好不變。
      雖然沒有明指,但他的矛頭顯而易見地直指今年以來堅守漲幅遠遠滯后于其他行業的消費飲料以及去年至今始終堅持保守策略,排名一落千丈的基金經理們。
      基金投資風格的多變在很多時候表現為投資的"羊群效應",以此派生出諸如"墻頭草兩邊倒"、"第三天理論"等公募基金庸俗投資流。這使得我們更多時候看到自己手中的基金業績也與股市同漲同落,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投資者投資行為與股市波動節奏的同步。
      "關鍵看你對于自己\'基金經理\'的職務是以做事業的決心還是爭排名的初衷來管理的。"一位在業內摸爬滾打十余年,做投資出身的總經理告訴記者,"如果是做事業,可以堅守自己偏好的行業,但前提是在這過程中你不會被炒魷魚。"
      "如果是爭排名并就此保住基金經理的位置,這相對要容易得多。"他認為倉位上順勢而為,行業上隨業內大流,業績完全可以維持50%水平,"運氣好些還能擠入前30%。但排名前10%的卻是有前述堅持自己風格的基金經理把持。"
      但10%的基金經理的成功僅在于某階段切合大盤風格,在大盤風格或趨勢改變后這部分基金往往會從天堂跌入地獄,即便是王亞偉的華夏大盤也曾在2007年上下半年行情中排名判若兩"基",相同的經歷的基金不勝枚舉。
      今年以來大盤如此強有力的反彈再度佐證了中國股市強波動的特性不改,問題就此擺在去年剛晉升的年輕基金經理們面前:是堅持自己欣賞的投資風格成就偉大的基金經理還是順應趨勢做一個合格的基金經理?"
      市場在牛哄哄的氣氛上,個股再度雞犬升天,基金亦糊里糊涂得在其中渾水摸魚。
      "看對不一定做對,做對的不一定看對。"來自深圳的一位基金公司研究總監如此形容本輪反彈以來基金在選股能力上顯現的特點。
      四宗罪:
      與價值理念背道而馳者更會管理公募基金?
      Wind統計顯示,今年以來的20大牛股中,清一色為典型的中小盤股。截至5月15日,以市盈率論,中小板上市公司動態市盈率高達82倍;鹳囈赃x股的估值標準再次失靈,但基金經理們仍舊蜂擁而入。
      一位研究員出身的長城基金基金經理感嘆道,"我們固守的理念和風格不能適應一季度甚至是當前的市場狀況。我們認為價值低估股票的價值回歸或者公司成長帶來的股價上漲是投資回報的主要來源。而一季度的市場主要以沒有業績支撐的主題投資為主旋律,小市值、高換手以及概念、故事等等都成為股價上漲的驅動因素,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雖然已經非常激進地放寬選股的標準,但我們仍然力不從心、難以跟上市場的步伐。"
      看不懂的還有華寶興業的魏東,"我們在三月份采取了相對防御策略,將前期持有的周期類個股大幅減持,并增持相對平穩并漲幅滯后的大銀行、基建、食品飲料類個股,此一操作雖然理性,但從市場表現來看顯然是錯誤的。
      實際上,三月份是在流動性極度充沛下主題投資行情。在強大資金及短期內宏觀繼續恢復的背景下,投資者對估值已經不太關心,這從部分主題投資的個股極度泡沫化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我們在初期積極參與了部分個股如南玻等的行情,但顯然我們過早下車。"
      "從3月下旬開始,我們固守的投資思路已經變得模糊,在自己對于行情已經無法把握的時候,如果是我的錢就會以空倉應對,畢竟本金安全才是長期投資者的第一要務。"來自北京的一位基金經理今年以來業績表現不錯,但他并不認為是自己投資能力的真正體現,"基金凈值還得每天更新,我不可能空倉不玩,從公募基金的角度,我只能將資金投向防御性行業,但不久排名很快就掉了下來,無奈只能抽出一部分資金追逐熱點。事實上4月以后的收益也大多來自于熱點板塊的那部分小額投資,事實上我并不看好這些處于熱點漩渦中的上市公司,但這就是游戲規則。"
      的確,如果純粹比拼個人投資能力,公募基金業也許并不是個公平的舞臺,優勝者僅是說明他更會管理公募基金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