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8日 來源:河北省財政廳辦公室
河北省約有7200萬人口,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六成以上。做好農業、農村、農民工作,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河北省委、省政府一直把扶持“三農”作為建設經濟強省、和諧河北的主戰場,采取切實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2011年,河北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900元,比上年增長16%,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增幅5個百分點,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6個百分點,再創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和增量的歷史新高。
一是加大財政扶持力度。2011年,河北省農林水事務支出353.5億元,增長13%;全力保障糧食生產,投入抗旱春管資金8.5億元,發放產糧大縣、種糧標兵獎勵資金8.9億元,撥付農業保險保費補貼5.9億元,爭取國家農發資金12.2億元,增幅達40%,總量和增量均居全國前列;發放各類惠農補貼99.4億元;省級新民居建設專項資金增至3.3億元,加大貧困地區農業綜合開發,落實扶貧發展資金9.7億元。
二是建立現代農業體系。河北省建立了4000萬畝糧食生產核心區和358個萬畝糧食生產示范片,確保糧食生產穩定增長;大力發展設施種植、養殖,促進農業生產逐步走向集約高效;著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壯大農村經濟組織。2011年,河北省加大農田水利投入,落實省級以上資金52.3億元,開展農業灌溉和節水項目、水資源配置工程等建設,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85萬畝,完成60座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河北省通過現代農業體系建設,2011年糧食總產量達到634.5億斤,實現“八連增”。
三是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河北省一方面以農村經營體制機制創新為抓手,以農業機械化解放農村勞動力為手段,在縣鄉兩級普遍建立土地流轉有形市場,另一方面加大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培訓和轉移就業力度,2011年各級政府投入10億元以上資金,完成農民培訓達520萬人次。通過培養—介紹—管理—服務等整合手段,河北實現勞動力轉移就業1520萬人,占到全省農村勞動力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