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財政部企業司了解到,2011年,財政企業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全年組織收入2990.62億元,完成支出2221.85億元。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部黨組的領導下,我們全面梳理了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支持企業發展的基本思路,確立了工作的基本定位,緊緊圍繞主題主線,把握宏觀大局,開展專題研究,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促進各類企業健康穩定發展!必斦科髽I司司長劉玉廷說。
密切關注關鍵領域,全力保障國民經濟重點行業企業穩定運行。為應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2011年,企業司深入石油、電力、海運、民航、鋼鐵、有色、汽車、裝備制造等重點行業企業開展調查研究,形成了一批較高質量的研究報告。有些報告提出的政策建議已經形成了政策措施,對于保障國民經濟重點行業穩定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為緩解我國火電企業經營困難,他們從電力生產上下游產業鏈入手,研究提出了包括財政、金融、煤炭市場監管等一攬子政策建議,力圖遠近結合、標本兼治,從根本上解決火電企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困難。
此外,為貫徹國務院決策部署,財政部企業司參與編制完成了《三峽后續工作規劃》,提出三峽后續工作總投資1238億元,主要通過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籌集。并會同三峽辦建立了三峽后續工作管理機制,明確了資金管理體制和監管辦法。這項重大政策的建立和實施,對確保三峽工程長期安全運行,促進三峽庫區經濟建設,保持三峽庫區社會和諧穩定,都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充分運用國資預算和公共預算等財稅政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去年以來,財政部企業司加強了與國資委等有關預算單位的協調配合,著力構建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體系,加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方向和重點的研究力度,加快《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條例》的立法進程。2011年,財政部會同國資委等預算單位充分運用國資預算,安排資金769.54億元,積極推進中央企業實施內部資源整合、兼并重組、科技創新、節能減排、安全生產等,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取得了顯著成效。
同時,會同工信部研究落實支持我國物聯網發展的財政政策,為引導和帶動社會資本投向物聯網領域,促進戰略性新型產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作為中央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一項重大決策,財政部高度重視廠辦大集體改革,在調研總結東北地區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向國務院上報了在全國范圍內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的實施方案。
去年4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廠辦大集體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針對改革方式、資產和債權債務處理、職工安置和勞動關系處理、社會保障政策等都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推動這項改革,企業司專門舉辦一期培訓班,并編寫出版了《廠辦大集體改革工作手冊》,積極指導和推動各地制定工作方案。目前已有多半省市制定了工作方案,為全面推進這項改革奠定了扎實基礎。
切實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扶持作用,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健康發展。去年以來,在國際金融危機蔓延、國內經濟環境趨緊的背景下,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出現了嚴重困難和問題。為此,財政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劉紅薇親自帶隊,深入浙江、江蘇、江西、安徽、海南、寧夏、黑龍江、遼寧等多個省區,分別召開東部5省、西部5省區及中部省份座談會,全面了解企業實際情況,并于去年8月份向國務院上報了《關于支持和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建議》,得到了國務院領導的高度肯定。10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了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金融財稅政策措施,明確要求研究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精神,去年12月,財政部又起草了關于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的方案,并再次得到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目前,基金方案正在進一步細化,通過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向中小企業,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大力度支持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有效運用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等財政政策,積極促進進出口貿易平衡和貫徹“走出去”戰略。一年來,為貫徹落實中央調整外貿結構和“走出去”戰略要求,大力支持穩定和拓展外需,優化進口結構,擴大進口規模等,著力發揮進口對宏觀經濟平衡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作用。在進口方面,支持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以及能源、資源、原材料進口;在出口方面,堅持以質取勝,著力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鼓勵高附加值產品出口。這些政策有力地促進了外貿發展方式轉變。
根據中央確定的“積極推動我國企業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等方針,去年以來,財政部大力支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在海外勘探開發油氣資源,擴大國家石油天然氣儲備(企業商業儲備)規模,有力地保障了我國成品油穩定供應。并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在境外進行能源資源開發、加強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對外工程承包、勞務合作以及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建設等,促進了我國企業集群式走出去。同時提出從2012年起建立并實施境外企業財務巡查機制,擬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聘請資產評估等中介機構,開展境外企業財務實地巡查工作,加強境外企業財務管理,保障國家利益不受損失,并帶動評估行業“走出去”,增強評估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積極探索新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創新管理機制,實現制度和管理創新。2011年,注重研究調整新時期財政支持企業的政策思路,探索建立新型企業財務管理機制。在對全國國有企業十年的財務決算報告進行深度系統分析的基礎上,形成了《財政部關于我國國有企業十年發展的報告》,從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了新時期應當推進的幾項重大改革建議。
同時,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國企改革和中小企業發展、管理創新和“走出去”等,對資產評估等中介機構提出了要求。去年以來,圍繞促進評估行業做優做大做強,企業司提出了加快我國評估行業發展的政策建議,并積極推進《評估法》出臺。會同中評協研究制定了《中國資產評估行業發展規劃(2011-2015)》初稿,明確了行業發展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相關政策措施。制定發布了《資產評估機構審批和監督管理辦法》,規定了資產評估機構的設立條件、審批程序、后續管理、法律責任等。為大力培養評估高端人才,促進評估行業加快發展,提出了完善評估專業碩士學位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