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財政部3日發布公報稱,隨著近年來監管力度的加大,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總體上有所提高,但部分企業存在嚴重的做假賬行為(見人民網)。
公司、韓國大宇集團、中國的紅光實業、銀廣夏等一連串名字。然而,我們為何還要做假賬?分析起來有如下幾個原因。
一提到“假賬”,自然就會聯系起前國務院總理朱镕基20001年4月考察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時書寫的“不做假賬”的題詞,也會聯系起美國安然
其一,追逐利益是企業做假賬的源動力。如今,一部分企業通過會計造假賬,謀取快速的、直接的、間接的或隱性的企業經濟利益。其二,追逐功名是做假賬的目標。一些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好大喜功,急切、盲目地打造所謂的“政績工程”,以期獲得政治上的資本,不惜代價,不計后果。其三,追逐“金錢”是做假賬的手斷。現在有些企業管理者,為了能拿到可觀的“年薪”,想千方百計完成或超額完成“任務”,一旦看到賬上的“任務”沒有希望完成時,就不得不篡改各項經濟指標來“完成”。
企業做假賬嚴重影響了會計對企業經濟真實的反映,危及社會財富的公平分配和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導致生產關系的紊亂和社會結構的失衡,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大敵。應引起我們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