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多數人的朋友圈里,與新冠疫情今天一起刷屏的是東非蝗災。
在股民基民和金融從業者的朋友圈里,與疫情災情今天一起刷屏的是A股今年以來最大漲幅(今天上證綜指漲2.28%;創業板指漲3.72%,創三年新高)。
所以,如果老刷社會新聞,會覺得生活很灰暗。
多刷刷財經新聞,會覺得未來充滿希望。
有些投資者對節后以來的行情表示看不懂,甚至一些人認為春節后會跌到2400點見,結果事實給了他們狠狠的一記耳光。
疫情造成社會財富的損失,結果醫藥企業漲;不少企業停工停產,結果在線云辦公概念漲;被隔離的人們無法復工上班;結果在線教育在線游戲等大漲。
同樣,東非蝗蟲如果入侵我國會影響農業畜牧業,結果農藥化工股都漲停板;蝗災會造成糧食欠收,結果生物育種公司大漲。
難道股價已經與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無關了嗎?
顯然不完全是這樣。要知道表象背后的原因,得看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不妨回顧一下2015年底,海通證券姜超老師說過的經典語錄。當時還是2015年下半年股災暴跌后的一個小幅反彈,姜超老師談到股市賺錢靠3個來源:公司盈利、央行和別的投資者。
先看公司盈利:有人認為疫情會使公司盈利下降,但這只是一種猜測,還沒有從一季報里反映出來,甚至也沒有人知道,即使這一季度有損失,后面三季度會不會報復性反補。因為供給雖然下降了,但是需求并沒有下降,只是暫時被口罩掩蓋了起來。你就看等疫情過去,饞急了的人們會不會天天撲向火鍋店。
再看央行:周一早間央行再次出手“降息”,下調一年中期借貸便利MLF中標利率10個基點,以切實的政策引導融資成本降低。2月下旬還會有新一輪的貸款市場利率報價,依然還有下降空間。
大家知道,利率下調意味著給市場輸送錢。姜超老師認為,A股投資者主要不是賺企業盈利的錢,這兩年主要是賺央行的錢。A股大部分的漲幅和盈利沒關系,老百姓的錢因為“房住不炒”不能進樓市了,因為換匯管制不能帶出國了,因為在家隔離不能出去旅游吃喝消費了,銀行利息還這么低……那怎么辦?唯一的通道指向了股市。
恰恰此時,證監會周末又放出再融資“松綁”的大招,為成長風格的企業帶來了估值支持,大大提升了市場的活躍度。
所以A股的大漲是由于第2個因素的正面影響大大超出第1個因素的或有負面影響,以及負面影響動作太慢,趕不上超快支持力度的緣故。那邊上市企業第一季度業績是否受影響還不確認,這邊央媽送的錢已經到了,多家公司根據再融資新規的定增方案也已經公告了。神速不?!
天下炒股,唯快不破。
當然,姜超老師還講到第3個因素,就是賺別人的錢。賺別人的錢,俗稱“割韭菜”。
割韭菜的本質是利用其他投資者的情緒。老投資者不要覺得新手投資者是韭菜,其實誰有情緒誰就是韭菜。
大家也不要覺得因為中國的個人投資者素質低,或者是人多,所以韭菜老割不完。而是在現代通訊技術異常發達,社交網絡侵蝕人們意識的時候,一種情緒被來回傳播,反復述說,最終成倍數的加強和放大,最終變成群體行為甚至潮流。
這種事情在多年以前是沒有的,因為當年的網絡沒有這么發達,F在專業投資者會常提及“市場情緒”因子,以前沒那么重要,現在愈來愈重要。而要理解它還挺困難,光在社交網絡上收集整理大數據還不夠,有時候可能還要親自去投入體驗這種情緒。
當政策上連出幾手好牌,投資者的自我振奮情緒又被連續點燃和傳播時,一波小牛市就這樣被造就了。
不過客官還應該注意的是,A股的特征一向漲得快跌得也快,未來的黑天鵝可能藏在樹后。為了讓自己在中短期保持一個較好的投資心態,還是要記得大漲時不要閉著眼睛往里沖,回調時大膽分批逐步投入不要怕。只要遠離了情緒,盡可以賺到央媽給的錢,也不必擔心被人割了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