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有一次,富二去陸家嘴某棟樓地下2層的銀行網點辦事,看到一位青年白領在向一位大媽級的柜員敘述,打算買某種理財產品,大媽回復說,這個產品只有VIP級別才可以買,白領略帶矜持地說“我買80萬,可以嗎?”大媽竟然撇嘴笑了一下“這達不到VIP”,白領頓時漲紅了臉,一言不發的走了。
這是陸家嘴的銀行網點的真實日常,即使是建在樓宇地下的網點。某一道看不見的標準,就像一根階層紅線,把普通客戶和高凈值客戶,分在了兩個世界。
所以什么是高凈值客戶呢?按目前的普遍定義,人均可投資資產在600萬到1億元之間屬于傳統高凈值客戶,有機構估算在當下國內大概有約55萬人屬于這一群體。
除去高凈值客戶典型喜愛的實物資產和藝術品等另類資產不說,他們對于金融投資更青睞哪些呢?往往是信托、私募、固收產品、海外對沖基金、股權基金和REITS等。
咦,你會發現,里面并沒有股票,是的,絕大多數有錢人并不直接投資股票(那位什么翔除外,他們屬于職業投資家)。
富人的金融資產版圖里,要么是風險很高的股權類基金,要么就是風險很低的固定收益類產品。
對富人來講,考慮的不是資產增值,而是保值和避稅。而且即便是上述兩類資產,也是固定收益類資產占大頭,再用小部分高風險的投資獲取不確定的額外收入。
在不久的過去,信托等金融產品很受富人們歡迎,因為大家知道彼時是剛性兌付的,就是可以無風險地獲得確定的利息收入。在六七年前,表現優秀的債券基金也是受青睞的,作為典型的固收產品,年化也可以輕松獲得6~10%的收益。
但是慢慢的,世界改變了。國內頒布了“資管新規”,以后剛性兌付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而利率下降為0甚至為負的颶風,正在全球范圍內上演,純債債基做到5%的年收益率已經是少見的優秀了。連全民喜愛的貨幣基金,年化收益率也從4.x%滑向了2.x%。
所以,能讓富人以較低風險獲得相對固定收益的產品,還剩下些什么呢?
是的,前面講到的對沖基金正是其中的一種。
大家時常聽到的,讓人如雷貫耳的很喜歡中國的橋水基金,就是知名的海外對沖基金。但這里的“對沖”是廣義的對沖,因為對沖基金包含很多策略,包括套利、期權,及投資金屬期貨、外匯等。其中有些屬于高風險產品。
目前國內市場公募基金里面的對沖基金,其實是狹義的“對沖”,基本上只秉承叫“中性策略”的投資方法。
所謂“中性策略”,是指市場漲跌與這個產品的收益無關,因為它同時買入反向的股指期貨“對沖”掉A股市場指數的漲跌,只剩下所持有股票超過指數本身的收益。
請注意呀,這種“對沖基金”,在很久以前并非基金公司的傳統產品,在若干年以前,普通的投資者是見不到的。不是基金公司不會做,而是它根本不對公募投資者開放!
以往這種對沖類產品,基金公司都放在專戶里面,給專戶投資者買去了。專戶投資者,一般都是機構或者高凈值客戶,專戶起買門檻100萬起。
還有不少私募或者信托產品,也是專門提供這類對沖產品的,起買門檻100萬-300萬。
也就是說,對沖產品原本是富人的專屬。它看起來持有一堆股票,但它通過對沖策略消彌了股市波動風險,提供了像債券基金一樣的類固收的收益。
失去了剛性兌付“保護”的富人們,正對這樣的對沖產品趨之若鶩!
這樣的產品收益率能有多高,可以吸引這些紅線另一邊世界的富人呢?顯然并不高,因為它對標的是信托產品和債基產品;但是也不差,取決于基金經理持續跑贏大盤股指的能力。
而天大的喜訊是,這樣的產品居然開放給公募基金,面向普通投資者了!起買門檻也不是100萬或300萬,而是和任何普通基金一樣!
這還是基金嗎?這是打破階層的巨棍,是割斷紅線的利刃,是反諷大媽的神器!
就像你駕著smart,和奔馳S級邁巴赫一起等紅燈一樣毫不羞赧;
就像你拿著華為mate,給手持Vertu的人拍照一樣絕無怯場;
就像你戴著suunto,和戴著百達翡麗的人并肩而行一樣并不汗顏。
有人可能要問:普通投資者適合買對沖類型的基金嗎?
**是肯定的。
要明確的前提是,不建議長期滿倉股票型基金,畢竟是要做資產配置的。原本放置在固收類產品那部分資產,以及持有的貨幣基金,現在終于有了可替代的選項。
富國旗下正在發行的對沖基金產品,便是富國量化對沖策略三個月持有期(A類008835,C類008836)啦。
為什么前面加了“量化”兩個字?
因為它是富國的量化指數團隊推出的,采用富國旗下諸多指數產品同類的量化多因子模型的“高級貨”。
它的收益能有多少?
長期來看,可以參照富國旗下經典的指數增強基金對所跟蹤指數的超額收益。是的,如您所記得的,富國旗下指數增強基金正是以它的持續穩定的超額收益而名揚市場的。
如果當年,那位青年白領知道了這個產品,想必是不會走進銀行營業廳與大媽磨嘰哪怕一秒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