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我國創業創新的主體,小微企業一直是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最具活力的群體。然而,“融資難”也是小微企業不可忽視的發展難題。如何破解這一難題,是金融業一直以來共同奮斗的目標。
為保障實體經濟的平穩發展,銀保監、財政部、人民銀行等相關單位自疫情發生以來,就頻繁出臺應對政策,不斷加碼扶持小微力度。2月25日,銀保監會出臺監管政策落地,總體可以概括為六個字——“穩”、“續”、“增”、“降”、“簡”、“容”。
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主任解釋稱,“穩”,即利用穩金融、穩小微企業信貸來穩就業、穩預期;“續”,即對受疫情影響企業的貸款進行合理延期和續貸;“增”,即對小微企業增加的補償性信貸需求給予積極支持;“降”,即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簡”,即按照特事特辦,簡化首貸、續貸、展期的手續和流程;“容”,即提高不良容忍度,增強靈活性,對監管政策進行預調,特別是微調。
飛貸響應六字政策 助力小微企業超千戶
與此同時,飛貸金融科技第一時間默默地設立了千萬“抗疫專項資金”,多措并舉聯合合作伙伴,為小微企業主及疫情防控一線人員紓困解難,以實際行動支持配合國家打贏這場特殊戰役。
據了解,飛貸設立的 “抗疫專項資金”共有五大舉措,五大舉措可一一對應監管“續”、“降”、“增”、“簡”,全力響應政策倡導方向。
“續”,為符合條件的用戶提供延期還款服務;“降”,為符合條件的用戶補貼貸款期間相關費用。
“降”,為符合條件的用戶貼息降低相應利率水平。
“增”,因疫情暫時失去營業收入的小微企業主、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及其家屬、確診人員和隔離人員,申請新的信用類融資,提高融資額度,最高額度由30萬增至50萬。全力保障線上金融服務的穩定運營,提供7*24小時線上自主服務,確保線上金融業務有序開展。
“簡”,為因疫情暫時失去營業收入的小微企業主,申請新的“全線上”抵押類經營貸融資,提高審批額度并補貼相應息費。通過全線上服務幫助減少線下人員聚集,降低人員聚集風險的同時有效扶持小微企業主資金周轉。
截至目前,“抗疫專項資金”已支持超千戶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主及疫情防控一線等特定人群解決短期資金周轉問題。據悉,飛貸五大舉措第一階段目標將持續至2020年7月份,后續將視具體情況持續提升專項資金額度,加大幫扶力度。
小微創新創業融資難 飛貸賦能模式解難題
近年來,不少金融科技公司正在通過科技、技術等方面的創新,與傳統金融機構進行深度合作,以期共同破解小微金融服務瓶頸。
飛貸金融科技距成立之初,已有十年之久。在小微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飛貸,獲得了外界頗多認可。據了解,飛貸金融科技是唯一入選美國沃爾頓商學院的中國金融科技案例,也是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的中國金融科技企業。權威雜志《當代金融家》,將飛貸譽為“攻占小微金融全球制高點”的中國金融科技企業。
事實上,飛貸金融科技的示范作用早已被寫入了教科書。通過將技術輸出給金融機構,支持后者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飛貸金融科技成為了行業代表和示范。
飛貸始終堅持以科技踐行普惠,通過向金融機構輸出移動信貸整體技術,助力合作伙伴放款已超500億規模。飛貸金融科技,讓近千萬用戶獲得了隨時隨地、隨借隨還的小微金融服務,惠及數百萬小微企業主。它解決了小微企業在融資上“申請難”、“獲批難”、“用款難”、“還款難”、“再借難”等五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