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有人說過,電影是現實世界的縮影,是因為電影把現實中的人們看不見的地方無限放大,電影用鏡頭讓人們“體驗”了不一樣的生活,每部電影都有著不一樣的題材,但人性的真實寫照確是最深入人心的。在宋歌的帶領下,北京文化參與出品的爆款電影《我不是藥神》由真實事件改編,是完成度極高且少見的國產現實主義電影,它打破了國內許多話題的邊界,讓我們看到了國產電影難得的一面。
作為一部現實主義的電影,《我不是藥神》暴露出了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矛盾和沖突,將觀眾帶入到了癌癥病人艱難生存狀況之中,正品藥天價,吃不起,而吃仿藥,賣仿藥屬于違法行為。此篇電影將這一社會問題以一種近乎殘酷的手法展現到大眾面前,使人越看越沉重。每一位癌癥病人,面對天價藥的無助與絕望,和遇到便宜藥的那種抓住救命稻草般的心情,被病痛折磨的同時還怕連累家人的心理壓力,使他們喘不過氣來,他們想活著,卻又不想這樣的活著。《我不是藥神》將小人物的日常、平凡、卑微、無甚波瀾的生活帶到了更為深遠的一步,北京文化想要表達的就是這種強代入感,讓每個觀影者成為電影中的某個角色,北京文化致力于展現出屬于中國特色的深度電影。
世界上有一種病——就是窮病,這句話發人深省,沒錢是病嗎?不是。但是如果得了病,沒有錢又該怎么辦?所以這種病沒法治,也治不過來。如果服用正品藥,價格之高使一個平常家庭變得傾家蕩產十分容易,而便宜藥與正品藥相比,藥效卻相差無幾,面對自身經濟狀況,面對家中病重的人,明眼人的選擇一清二楚。現實題材的電影——《我不是藥神》蘊含著十分深刻的社會意義,可以說,《我不是藥神》是我國民生與社會現狀的文藝再創作!
題材之外,《我不是藥神》的最大亮點應該還是在于演員的表演上面,這部電影每個人演技都超贊,很用力也很用心,他們為了給觀眾帶來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以引發共鳴,為了更好呈現角色身上各種不同的性格,曾專門去體驗生活:王傳君曾在血液科的病房里和病人們一起同;周一圍曾去體驗警察的工作狀態;楊新鳴去教堂做了很多次的采訪、探訪病人等等,不禁感嘆演員們塑造角色的成功,才能使影片有如此發人深省的效果,更延展了北京文化的電影制作理念。
與此同時,擁有強大IP儲備的北京文化也不局限于這一題材,多維度的嘗試,多類型IP內容的接觸,讓北京文化的身影出現在了很多爆款電影的畫面中,據說,未來北京文化還將上映神話電影《封神三部曲》、喜劇電影《沐浴之王》、冒險題材電影《749局》等等大作,確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