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做關于成本的題目時,我們經常會遇到兩個約當產量,一個是本月生產的約當產量,一個是月末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約當產量。由于不知道這兩者的區別,考生在做題時經常容易出錯。我對這兩個約當產量的理解是:
(1)計算公式不同。
本月生產的約當產量=本月完工數量+月末在產品數量*月末在產品完工程度-期初在產品數量*期初在產品完工程度
月末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約當產量=本月完工數量+月末在產品數量*月末在產品完工程度
(2)作用不一樣
本月生產的約當產量主要用來計算本月生產的標準生產成本,進而分析本月發生的生產成本是超支還是節約。例如,某企業本月期初在產品50件,本月完工入庫430件,月末在產品70件,期初在產品完工程度為50%,期末在產品完工程度為60%。單位產品的標準成本為50元,本月實際發生生產成本22800元,判斷本月生產成本是超支還是節約。那么,
本月生產的約當產量=430+70*60%-50*50%=447件,標準生產成本=447*50=22350元
差異額=22800-22350=450元
即本月發生的生產成本超支450元
月末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約當產量是用來將本月的全部生產成本在本月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
例如,某企業本月期初在產品50件,本月完工入庫430件,月末在產品70件,期初在產品完工程度為50%,期末在產品完工程度為60%。單位產品的標準成本為50元,本月實際發生生產成本22800元,期初在產品成本為1300元。完工產品和在產品按照約當產量法進行分配。計算期末完工與在產的成本。
月末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約當產量=430+70*60%=472件
完工產品成本=(1300+22800)/472*430=21955.51元
月末在產品成本=(1300+22800)/472*42=2144.49元
(1)計算公式不同。
本月生產的約當產量=本月完工數量+月末在產品數量*月末在產品完工程度-期初在產品數量*期初在產品完工程度
月末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約當產量=本月完工數量+月末在產品數量*月末在產品完工程度
(2)作用不一樣
本月生產的約當產量主要用來計算本月生產的標準生產成本,進而分析本月發生的生產成本是超支還是節約。例如,某企業本月期初在產品50件,本月完工入庫430件,月末在產品70件,期初在產品完工程度為50%,期末在產品完工程度為60%。單位產品的標準成本為50元,本月實際發生生產成本22800元,判斷本月生產成本是超支還是節約。那么,
本月生產的約當產量=430+70*60%-50*50%=447件,標準生產成本=447*50=22350元
差異額=22800-22350=450元
即本月發生的生產成本超支450元
月末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約當產量是用來將本月的全部生產成本在本月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
例如,某企業本月期初在產品50件,本月完工入庫430件,月末在產品70件,期初在產品完工程度為50%,期末在產品完工程度為60%。單位產品的標準成本為50元,本月實際發生生產成本22800元,期初在產品成本為1300元。完工產品和在產品按照約當產量法進行分配。計算期末完工與在產的成本。
月末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約當產量=430+70*60%=472件
完工產品成本=(1300+22800)/472*430=21955.51元
月末在產品成本=(1300+22800)/472*42=2144.4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