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應用軟件使用中常見的作假手法。
在使用一些會計應用軟件時,主要的過程就是輸入會計數據,經過計算機處理,生成用戶需要的信息。那么在使用應用軟件時,所涉及到的作假方面主要在輸入、輸出和商議程序上。
1.
篡改輸入數據
這是計算機作假中最簡單、最安全、最常見的方法。數據一般要經過采集、記錄、傳遞、編碼、檢查、轉換等環節進入計算機系統,任何與之有關的人員,或能夠接觸處理過程的人員都有可能篡改數據,篡改會計數據主要有下列幾種方式:
①輸入虛假的會計數據
某企業2000年底為了完成計劃利潤,遂在12月份的會計核算時,直接以虛假的數據輸入計算機,以達到其虛增利潤的目的。
②修改數據
這種方式往往是繞過計算機會計系統,直接對會計數據文件進行修改。
例如,1986年我國首例計算機舞弊案,即大連市工商銀行某辦事處計算機會計系統管理員伙同他人利用計算機修改賬目文件,截留企事業單位的貸款利息,以達到貪污的目的。
③刪除數據
有些單位的操作員串通庫管人員,從存貨系統中刪除某個存貨數據,然后再設法從倉庫取走其存貨。
2.
修改輸出數據
有些企業直接在輸出結果上作文章
如某企業2000年度根據計算機會計系統生成的報表出現了虧損,該企業為了體現良好的公司業績,就直接對報表數據進行了修改,以此來達到目的。
3.
在程序方面存在的作假手法
①木馬計
這是在計算機程序中最常用的一種欺騙破壞方法。木馬計主要是借用公元前1200年古希臘戰爭中,把士兵隱藏在木馬腹中進入敵方城堡,出其不意而攻占城堡的故事,來表示以程序為基礎進行欺騙的方法,在計算機程序中,暗地編進指令,使之執行未經授權的功能,木馬計并不影響計算機會計系統的正常進行,只是在系統的運行到某一特定部位時,執行特殊指令后返回原程序,繼續執行后續命令,以達到舞弊目的。
例如,某企業是外商投資性生產企業,生產經營期限20年,并且屬于高新技術產業,根據國家稅法規定,享受"免二減三"的所得稅優惠政策。該企業1994年成立,至2000年已滿"免二減三"優惠期,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于是該企業在電算化程序中編進指令,令其自動在年底將利潤生成"負數",以達到逃稅的目的。
②越級法
這是一個只在特殊情況下(當計算機出現故障,運轉異常時)使用的計算機系統干預程序。這種程序能越過所有控制,修改或暴露計算機內容,這種應用程序一般僅限于系統程序員和計算機操作系統的維修人員使用,但也不排除被一些不法分子使用以達到其不法目的。
③截尾術
從大量資財中竊取一小部分,這種手法稱為截尾術,也就是只對構成總數的明細項目進行調整,而保持總數不變,以達到取走一部分而又不會在總體上被發現的目的,有時也稱為"意大利香腸術"。
例如,某單位電話總機,對用戶話費計算至"分",而"分"后面的數字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處理。從而形成尾差,在計算機不斷地"四舍五入"的運算過程中,有些賬戶系統余額就會比正確的近似值多一分或少一分,而所有賬戶的總數仍將保持平衡,該總機就是采用這種方法,為部門積累可觀的錢財。
④邏輯炸彈
邏輯炸彈是計算機系統中適時或定期執行的一種計算機程序,它能確定計算機中促發未經授權的有害事件的發生條件。邏輯炸彈被編入程序后,根據可能發生或引發的具體條件或數據產生破壞行為。如某工資核算系統的程序員在系統中安放了一顆邏輯炸彈,一旦他的名字從工資文件中取消(被解雇),某一程序會自動引發,從而使得全部工資文件被擦除干凈。
⑤活動天窗
活動天窗是一種由計算機會計系統程序編制人員有意安排的指令語句。開發大型計算機應用系統,程序員一般要插進一些調試手段,即在密碼中加進空隙,以便于日后增加密碼并使之具有中期輸出能力。在正常情況下,終期編輯,要取消這些天窗,但常被忽視,或有意留下,以備將來接觸、修改之用。有些不道德的程序員為了以后損害計算機系統,會有意插入天窗。
⑥陷阱術
陷阱術是指在程序中設立一個秘密的未說明的進入程序模塊的入口方法,這個秘密的入口即為陷阱。設立陷阱的意圖是在系統正式投入運行之后,能讓設立陷阱的程序員有訪問系統的入口。

溫故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