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復旦大學EMBA邀美國BeautyStreams美妝智庫全球合伙人王茁談如何應對消費主權的時代
隨著國內疫 情趨于穩定,企業陸續復工復產,“君子知道”復旦大學EMBA人文商道沙龍的話題已從“面對突發疫 情,企業當下的應對辦法”探究,逐步轉變為“宏觀、產業經濟未來走向”的探討,希望幫助企業經營者在重新制定企業未來發展方針時梳理方向,認準大勢,共建未來。
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2020年,消費注定將超越投資、外貿擔任更重要的角色。
近日,第10期的“君子知道”復旦大學EMBA人文商道沙龍以“創品牌-本土消費品牌如何破土生長”為主題,邀請了美國BeautyStreams美妝智庫全球合伙人王茁進行主題分享。王茁認為相比較過去,消費者行為已發生了質的變化,今天的消費者有更高的要求,什么時候買、什么時候到手,甚至什么價格,都可以由她來決定。企業決策者如何應對這樣一個消費主權的時代,王茁在分享中給出了他的建議。
美國BeautyStreams美妝智庫全球合伙人,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創新與創業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客座教授、《整合營銷傳播(IMC)》課程主講。
曾任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佰草集化妝品公司董事長,是中國消費品行業資深經營者、高附加值品牌塑造者和戰略投資人。曾在美國學習、工作多年,擁有豐富的全球市場經驗。是多家權威報刊的專欄作者,出版過多本專著和譯作。
畢業于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是美國圣約翰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以下節選自王茁的主題分享。
放眼整個中國,當今消費品市場發生哪些變化?葛總(上海銘耀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葛文耀)講到四個變量:消費者、競爭對手、渠道、媒介。我更多聚焦于消費者的變化和特征。
2019年秋天,天貓、淘寶大快消和一家咨詢公司,對中國目前消費品的消費人群做了一個劃分,大概是分成三個大群體、八個小群體。
三大群體中的第一個是中堅力量,由資深中產、新銳白領加上精致媽媽三個人群構成。其次是新銳人群,有“Z世代”,即1995年后出生的人群,還有小鎮青年。第三大類是藍海,包括都市藍領、都市銀發,還有小鎮的中老年。這八大人群給中國的消費品創造了巨大的機會。
由于巨大的人口基數,在中國做一般的細分市場有機會;做更小的細分市場,比如縫隙市場,其實也有很大的機會。
但是消費者發生了質的變化,如果說過去把消費者稱為“沉默的羔羊”,今天的消費者則像“野蠻女友”,有更高的要求,什么時候買、什么時候到手,甚至什么價格,都是她說了算。這是消費主權的時代,我們必須應對這樣一個時代。
1商品應該具備五個“F”
消費者的需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兩年前,拼多多上市,中國興起了一個討論叫消費降級,后來有人說這不叫消費降級,叫消費分級。
就化妝品行業來講,中國最近40年沒有消費降級。如果說消費分級,實際上是分級升級——各個層級消費者的化妝品消費都在升級,沒有任何降級的可能性。就算疫 情期間,彩妝可能減少了使用,但護膚、美甲等都在增加使用量,在升級。中國消費者對品質的追求跟以往時代大大不同。以前標準化產品就能得到消費者認可,現在需要非常契合消費者的精細需求,場景化的要求比以前要強得多。
消費者對于產品和品牌價值的期待,跟以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總結為5個F。今天消費者買產品首先看顏值(FACE)。過去非常看重功效(FUNCTION),今天功效是相對退后,顏值(FACE)和趣味(FUN)上升了。還有兩個F,一個是對情感滿足(Fulfillment – Emotional 情感力),另外是對社交方面的滿足(Fulfillment – Social 社交力),商品功效以外的這些F非常值得關注。
我的總結就是:功能要強大到不能掉鏈子,從不失準;情感要豐富,從不高冷;身份要匹配,用你這個產品從不丟臉。另一個說法是“有顏值、丑不得,有才華、笨不得,有誠意、偽不得,有趣味、呆不得。”今天消費者這“三從四得”的要求,基本上跟五個F一致。
2消費品經營思維的轉變
供給側、企業、品牌做出變革,才能夠迎合或愉悅消費者、滿足消費者的要求,那要從哪幾個維度來完成這幾個工作呢?
01 定位方面
以前做企業可能很容易成為商家代理人,看重經銷商的利益,后來零售商也變得非常重要了。今天企業必須成為消費者、用戶的代理人。你首先要滿足的是用戶的需求。
過去經營的對象大多是上一代人,現在企業品牌的對象更多是“千禧一代”和“Z世代”。經營前提發生了變化,現在經營一個企業要經營IP,沒有IP企業很難成立。
02 線上帶動線下
還有一個變化,過去我們是B2B2B2C,中間環節比較多,但是今天是DTC、直接到消費者的一個新模式。在電商發展的初期,線上其實只是補充線下,仍以線下為主。但是未來特別是疫 情期間,充分證明了線上是帶動線下的。
03 傳播重點變化
最后一個維度的變化,是過去傳播重點是搞定媒介,現在的傳播要有優質的、非常吸引人、持續不斷的內容。過去傳統媒體就可建設品牌,今天你必須通過新媒體、社交媒體,通過KOL、KOC來建設品牌。
在數字經濟新時代、社交電商時代,品牌的打法如何?消費品既然有機會,從供給側發展哪幾種能力,才能捕捉和把握這個機會?
01要有洞察力
洞察力是非常重要的,消費者跟以前不一樣了,消費者是太陽,企業是地球,后者必須是圍繞著前者轉,而且要持續不斷地推進。
以前只是用調研和小數據來做市場洞察,今天數字化時代必須把大數據和小數據結合起來使用,才能夠洞察市場機會。企業領導人、企業一把手要帶頭洞察市場,既要靠站柜臺、走市場,也要通過分析數據獲得洞察。
消費者的需求、任務是什么?面對的挑戰、困難、束縛是什么?必須充分理解消費者在面臨困難情況下期望達成的目標,在今天這個時代,要比以往更加設身處地、更加感同身受地去理解消費者的衣食住行、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才能夠有洞察力。
02產品領導力
除了洞察力,還要有產品領導力,這是第二個力。產品要好要符合美學原則,消費者才會喜歡。品牌需要有人設、有故事,否則不會吸引人。
未來要贏得市場必須是原創,要靠產品領導力。化妝品行業美學、技術、概念方面分別有值得學習的對象,我們應該謙虛一點學習他們、超越他們。
03顧客親密力
過去消費品無法進行數字連接,不知道你姓甚名誰、來自哪里。現在可以跟消費者進行數字的連接。過去一次消費,現在終生消費,要計算顧客的終生價值(LTV)。
構建親密力既涉及渠道也涉及媒介,這二者都在發生很多深刻的變化。通過影響有影響力的人提升顧客親密力,在今天顯得格外重要也格外有效。
04精準運營力
受數字化轉型的影響,運營這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企業運營和管理的顆粒度越來越精、越來越細、越來越準。
05敏捷應變力
速度對于消費品品牌來講是生命線,非常重要,我們做消費品必須敏捷地做出反應。
美國思想家、文學家艾默生說:“在薄薄的冰層上滑冰,唯一不掉進冰窟窿的辦法就是你奔跑的速度要快過冰層坍塌的速度”,用在消費品上,就是你和競爭對手、和消費需求之間的賽跑。
從中間三個力,即產品領導力、顧客親密力和精準運營力來看,任何時代都不變,永遠都要完成這三個工作,只是這三個之間的比重需要與時俱進地調整,包括其最低競爭門檻也會有所變化。
今天在洞察力這方面,數據化程度要大大地提高,在敏捷應變方面數字化程度要大大地提高。數據化+數字化就是我們這個時代保持競爭優勢的新法寶。
市場洞察力、產品領導力、顧客親密力、精準運營力和敏捷應變力合起來構成數字經濟時代的“競爭五力”。
此外,消費品企業不能只學其他消費品企業,而要轉益多師,充分學習各行各業的優長,才能把消費品品牌做好,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復旦大學EMBA堅持為同學、校友搭建高質量的交流、溝通平臺,分享嘉賓、同學、校友各自的知識與經驗,這也正是復旦大學EMBA一直以來所倡導的“二人行,必有我師”的體現。
復旦EMBA 復旦大學EMBA https://www.fdsm.fudan.edu.cn/e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