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2日,莎普愛思發布公告稱原董事會部分成員辭職,陳德康將正式卸任莎普愛思藥業董事長一職,這是繼莎普愛思實控人從創始人陳德康改為林氏兄弟之后,又一次成為輿論焦點。
公告稱,陳德康將正式卸任莎普愛思藥業董事長一職,原董事會三位董事、三位獨董以及兩位監事也同時辭職,接任者則由陳德康及控股股東上海養和投資推薦,堪稱大換血。
2017年12月縈繞在莎普愛思頭上的自媒體風波陰影,能否隨著新東家的進駐而消散,公眾給予廣泛的關注。
從莎普愛思這兩年的穩妥戰略和回歸公益的戰略布局來看,其早已從自媒體的惡性影響中走了出來,按部就班地深度布局大健康領域,并借助外部利空,走上了一條艱難但堅決的轉型之路。
1、回歸基本盤
財務數字的回暖,就是力證。
根據莎普愛思在今年4月發布的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收5.16億元,同比下降15%,但好消息是營收下調的同時扭轉了虧損局面,凈利潤800萬元,同比增超106%。
其主要原因是,在此前備受外部詬病的“東北強身并購案”中,莎普愛思拿到了最后一筆業績補償。
財報同時還顯示,在公司的主營結構中,滴眼液業務全年營收2.32億元,占比達到45%;大輸液業務營收1.29億,占比25%;頭孢克肟營收1.2億元,占比23%。這三大支柱條線共同組成了莎普愛思90%以上的主營構成。
其次,公司也在回歸基本業務的同時,削減了大部分不必要的開支。自2018年起,莎普愛思司開始大幅度削減廣告費用至6885萬元,較2017年同比下降了74.92%;而到了2019年,這項數字再次下調59%至2840萬元。
從財報內容上可以直觀地看到,經歷兩年的調整,莎普愛思在保持了基本盤一貫穩定性的同時,也在有意識的打造以基本盤為“盾”、以大健康產業轉型為“矛”的發展思路。簡而言之,就是一方面堅持推進拳頭產品芐達賴氨酸滴眼液的一致性評價工作,一方面則將精力集中在“大健康”產業拓展與公益事業上。
特別是在2018至2019年間,莎普愛思利用自身的優勢特長,立足眼健康,陸續開展了“點睛中國關注白內障中國行”、開展針對白內障人群的保險服務“看清美好”活動、以及“暖冬行動”“春風行動”“一封家書”等系列公益項目。
2、立足大健康的野望
而恰恰從莎普愛思致力公益的種種動作中可以看到,其未來押寶“大健康”產業拓展的戰略布局已十分明顯。
2017年4月,馬云花10億元收購中信,改名阿里健康,拿下近400家醫院,覆蓋了全國百分之90的省份。馬云預測:“我們投資做對的話,30年后應該是好多醫生找不到工作了,醫院越來越少了,藥廠少了很多很多!
同年,萬達布局1440億布局醫療,華潤置地大規模布局醫療,養老產業,泰禾集團宣布5年投資500億在大健康領域,泰康規劃投資232億在8個核心城市建立標準化康復醫院等。
巨頭紛紛入局,也從側面證明大健康領域本就是一個有著切實需求的強風口。而疫 情的肆虐,又在這股熱潮上再添一柴。
伴隨著醫療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國民對健康狀況的重視在不斷增強,不僅表現為就診人次、人均就診次數的提高,在大健康領域,保健品、保健器械等需求不斷走高。就電商銷售來看,根據艾瑞咨詢數據,大健康領域成交額由2018年的358.0億元,2019年增長至452.6億元,同比增長26.42%。“愛與責任”“職場續命”“家庭關懷”成為上一年度的大健康消費關鍵詞。
而與醫療健康產業相伴相生的,是我國的養老產業規模。
根據全國老齡辦數據,2020年全國60歲老年人口將達2.48億,老齡化水平為17%。從2015年到2020年間,隨著經濟發展、國人養老觀念的改變,老年人消費水平也將有所提高,以GDP增速作為老年人均年消費金額增長率計算,假設未來五年GDP復合增長率為6.5%,那么到2020年,則每位老人每年消費金額約為1.37萬元,養老產業市場規模達3.4萬億元。
可以看到,大健康領域的市場規模已經足夠廣闊,但遺憾的是目前尚未有資本巨頭完成突破,究其原因正是因為這個領域具備極強的專業性和規范性,僅僅依靠資本和互聯網營銷手段是無法徹底突圍的。
這個時候,就看到了莎普愛思這個老牌醫藥企業厚積薄發的能力。其不僅在白內障的預防領域有著極強的技術壁壘,更是在大輸液和頭孢克肟兩條技術線上擁有多項藥品產品。除此之外,在綠牌otc等中成藥的研發銷售上也成果頗豐。
一手維護基本盤,深耕藥品產品的研發環節,保證產業鏈上游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將公益普及至基層,從科普、義診、保險等多維度打好科普這張牌,真正讓用戶認識行業、認識健康。
從企業的社會責任角度出發,莎普愛思正在全力構建一個大健康的教育產業,立足國人健康新生活的全景野望。而從上海養和所涉及的產業結構來看,婦女兒童醫院、社區綜合醫院、康養結合等醫療實體,無疑為莎普愛思大健康轉型的基石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