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官們,假期臨近,過年的氛圍越來越濃,是不是,無心上班急不可耐?
春節來臨時,再雞血的社畜,也會放下手中的工作,回歸質樸而美好的生活。
今天富二想與客官聊聊,作為廣大的群眾基數,我們真正需要的投資是什么?在我國,什么才是最貼合居民需要的投資?
繞不開的就是“房產”,這是人人身上扛著或即將扛上的“大山”,而近年來“房住不炒”的定調,使得大家把目光和投資需求越來越多地轉向了金融資產,目前居民持有的金融資產中,又以存款、理財、資管、信托產品居多。
數據來自:《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制作),中國理財網,信托業協會。
這幾類金融資產可以印證居民投資的一個最樸素的目標:安全性為首,兼顧流動性和收益性。
這種投資需求,在過年關頭,愈加凸顯出來——
首先是安全性:這個時候風險厭惡情緒變得比平時更為嚴重,“大過年的,如果還虧我本金、攪活過年的興致,我就和你沒完!”
然后是流動性:大家普遍有提現需求,比如給親友發紅包,給小盆友包壓歲錢。
最后才是收益性:居民需要放假,順其自然也給資金收益“放假”(除了過年不打烊的貨幣基金),過年期間的收益得過且過。
隨著外部經濟環境改變、資管新規的推出和財政紀律的加強,在股市、房產、信托等資產波動率加大的當下,居民投資的痛點在于,滿足以上需求的、低風險穩健收益品種的金融資產越來越稀缺。
而要尋找貼合居民投資需求的資產,富二想到了兩種——
“FOF”之形:
FOF形態,本質上是各種基金的集合,能夠跨資產、多策略的分散化覆蓋,降低對個股個券和單一資產的過度依賴,包括市場大幅波動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和個股、個券的踩雷風險,是養老金、個人儲蓄等“長錢”入市的理想方式。
“固收+”之策:
“固收+”在圈內也是個老網紅了,以固定收益資產(債券基金)作為底倉提供基礎收益,輔以少部分權益資產(混合基金、偏股基金)貢獻彈性收益,先求穩健,再爭取向上彈性,這類風險收益特征本就非常受廣大投資者歡迎。
而當“FOF”遇上“固收+”,大類資產配置的靈魂CP便誕生了~
比如富國鑫旺穩健養老FOF(006297),其投資目標與基民投資目標高度一致——
基金定位:目標風險策略基金,設置穩健的目標風險水平。
投資目標:嚴控凈值回撤,追求穩定的持基體驗。
根據富國鑫旺穩健養老目標FOF最新的四季報,基金成立以來走勢線平緩,持有體驗較佳,基金經理控制回撤能力較強,所獲回報超越基準。
數據來源:基金定期報告,Wind,數據截至2020.12.31。富國鑫旺穩健養老一年持有期FOF成立于2018年12月13日,基金凈值增長率(及其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2019年度為6.28%(7.80%),2020年度為7.48%(5.32%)。歷任基金經理:陳曙亮,2018-12至2019-6;張子炎,2019-5至今。基金管理人的歷史業績不構成未來業績表現的保證。
在近一年權益市場大幅波動、債券市場“郁郁不得志”的時候,近一年超越7%的表現,足以治愈普通人的理財焦慮。
其基金經理張子炎,也是大有來頭
基金經理:張子炎 CFA
超9年證券從業年限,近2年基金管理年限
復旦大學本碩,數學+金融專業背景
曾任光大證券金融衍生品部研究員,光大證券資管量化投資部投資助理,東方證券金融衍生品總部高級投資經理、總監
2017年5月加入富國基金,歷任FOF投資經理。2019年5月起任FOF基金經理,并負責公司第三支柱養老產品的研究和體系建設
長期從事絕對收益投資,跨資產投資和資產配置實踐經驗豐富
具備優秀的絕對收益基因,致力于通過多策略、多資產的配置為客戶實現較為穩定的回報
張子炎介紹道,他管理鑫旺FOF分“三步走”流程:
Step 1:風險壓縮。以較低的波動率為目標,確定資產配置比例,約束最大回撤,力爭嚴格鎖定組合的波動特征。
Step 2:資產配置。通過股債性價比、估值水位、企業盈利周期、短期市場情緒等風險指標動態調節大類資產和細分資產的配比,并適當結合短期風險評估修正,力爭保持組合穩定性。
Step 3:子基金選擇。從基金經理的風格穩定性、持有產品期間的業績穩定性等維度優選,力爭找出長期業績和投資風格“雙穩定”、大概率穩定戰勝同類平均水平的子基金。
總結來說,就是“資產配置控風險,個基優選爭收益”,盡力發揮“FOF”和“固收+”的優勢。
此外,張子炎依然是那個親切而勤快的基金經理,不單基金管得好,還文采斐然、撰文擲地有聲,他堅持每月以“基金經理來信”的形式和投資者分享最新觀點和心得。
在這里,富二也奉上一篇他的最新來信:
投資中,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開年以來,股市在一路高歌猛進后出現快速回調,上證綜指一度跌破3500點,前期市場熱議的抱團概念板塊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整。猝不及防之下,本輪牛市是否結束了成為近期市場最為關注的問題。
伴隨著股市的調整,債券市場這段時間也出現了顯著的震蕩回落。經驗較豐富的投資者想必會注意到,歷史上股債雙雙調整背后的原因往往是流動性出現了一些問題。結合本周央行在公開市場上的操作、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的發言以及銀行間市場資金價格的走勢,也就不難理解近期市場對于流動性收緊的擔憂了。
既然如此,那么站在這個時點我們就需要來回答兩個問題:1、流動性是否進入了持續收緊的狀態?2、如果流動性確實進入了收緊的階段,那么對于權益市場未來的影響有多大?對于這兩個問題的回答,決定了投資者未來一段時間的投資策略。
根據我們的長期觀察,市場對于新發生的利空或利多往往會給予非常多的關注,同時卻經常會忽略了此前已經獲得的歷史信息。比如,當我們看到央行持續幾個交易日在公開市場上回收流動性時,我們似乎就已經把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策操作“不急轉彎”的定調給拋到了腦后,而是將貨幣政策轉向收緊的利空無限放大。這就是拿著顯微鏡觀察市場,而丟失了市場運行脈絡的全貌。
“不急轉彎”,意味著隨著經濟的復蘇,前期的寬松政策是要退出的,但是政策的退出節奏需要保持平穩。如同剎車時需要點剎以保持平衡,政策取向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是監管層的陸續發聲中所表明的政策主基調。于是,我們看到了去年11月永煤事件后,央行采取行動呵護流動性,保持資金供需平衡,而在今年以來資金面寬松、市場呈現一定程度泡沫化的時刻,貨幣政策邊際收攏也并不意外,倒是市場的反應有些過激了些。事實上,近年來我國貨幣政策較少“大動干戈”,而多是采取類似于近期這樣的提前輕推方向盤的方式完成變道或轉彎,在打破市場預期過于一致的條件下,盡可能平滑對市場的沖擊;乜2020年5月、2019年4月等時點,莫不如是。
所以,目前認定貨幣政策大幅轉向顯然為時過早,更何況當前疫情沖擊尚未過去,經濟復蘇仍存挑戰。這就是我對第一個問題的看法,F在,如果我們退一步,假設流動性確實進入了收緊的大周期,那么權益市場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其實,如果回溯A股市場的歷史,就可以看到流動性僅僅是市場短期走勢的擾動因素,卻無法主導市場的中長期走向。和流動性相比,企業盈利才是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核心變量。2013年開始的成長股大牛市,起點正是2013年初那個A股估值和盈利周期的雙底位置,隨后出現了盈利拉動估值卻沒有提升的牛市,2014年企業盈利進入高位,市場開始了拉抬估值的流動性驅動牛市,直到2015年中,企業盈利早已提前半年進入回落周期,估值才剛剛到達頂部,市場經歷了一輪估值和盈利的雙殺,千股跌停的股災至今仍歷歷在目。隨后企業盈利于2016年下半年觸底,我們看到了一輪由藍籌白馬股引領的結構性牛市,進入2018年企業盈利周期再度向下,市場又經歷了一回戴維斯雙殺。2019年后市場進入了估值驅動的牛市,而企業盈利則由于受到疫情的影響,才剛剛回落至底部,目前處于即將回升的狀態。如果我們認同經濟復蘇帶來的企業盈利改善,那么我們就會知道流動性并非市場的主要矛盾,在企業盈利修復、基本面趨勢向上的背景下,即使流動性受到約束,估值難以得到持續提升,權益市場或依然能夠有多點開花的結構性機會(參考2013至2014年)。因此,當前時點我們無需對貨幣政策轉向太過擔憂,在盈利好轉而通脹未起的階段,權益市場依然是機會大于風險的。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1.1.22
市場總是漲漲落落,尤其是在當前的估值高位時,一些利空甚至是似是而非的偽利空都會給市場帶來較大的波動。讓我們把視角放長遠,保持良好的投資理財心態,看清一年四季的變化,而不要被市場的短期晴雨擾亂心神。
風險提示:以上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不代表基金未來運作配置。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鸸芾砣顺兄Z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本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養老目標基金的“養老”名稱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諾,本基金不保本,可能發生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