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倒回二三十年以前,那時候的年輕一輩,誰還不是個諾基亞手機的忠實粉絲呢?
今天樓主就跟大家一起來聊一聊諾基亞,很多人可能還記得2013年諾基亞的“最后一日”,那個從高處摔不壞、汽車碾不壞、錘子砸不壞的諾基亞,那個連續15年雄踞世界第一、年銷4.3億部的手機帝國,最終宣布將手機業務以73億美元的價格賤賣給微軟(僅為當初最高市值1151億美元的1/16)。
在很多吃瓜群眾的心里,那一天起,諾基亞已經“宣告死亡”。
從那以后,世界上就只傳頌著iPhone科技神話。
沒人記得,在2012年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搭載塞班系統的諾基亞808 PureView還獲得了“最佳新型移動手機”的榮譽,是無可爭議的拍照王者。
沒人記得,是諾基亞推出了高像素大底、超采樣技術、光學防抖等一系列新技術,開啟高像素時代。
沒人記得,App Store也是諾基亞的專利。直到現在,智能機用戶界面的多項核心技術依舊來自諾基亞,蘋果、三星等廠商每年還要為此支付一筆不菲的專利費。
事實上,即使是在最艱難的那兩年,諾基亞還在為支撐高像素,大費周折地自研ISP(圖像處理器);索尼做不了高像素的CMOS,諾基亞又找日本的東芝專門定制了全新的CMOS,并在808 PureView上使用……
賣掉貢獻公司90%營收的手機業務后,諾基亞還剩下什么?
**是:諾西通信、專利授權業務和HERE地圖。
諾西通信空有技術,但尚未實現盈利。
HERE地圖當時是業內唯一能提供高品質數字化地圖的供應商,占據著全球車載儀表導航系統90%的市場份額,但它和諾基亞的業務關聯度不大。
專利授權業務是最有價值的遺產,30000項專利貢獻著整個集團三分之一的利潤。2012年,它依然帶來了5億歐元的收入。
2015年,諾基亞以166億美元的低價收購了阿爾卡特-朗訊,將身家性命壓在了通訊業務上,還拿下了“地球上最偉大的實驗室”——美國貝爾實驗室。
算上2010年收購摩托羅拉無線業務部.門,此刻的諾基亞相當于是摩托羅拉、阿爾卡特-朗訊、貝爾實驗室、西門子和諾基亞的超級聯合體。
2012年至2016年,諾基亞的市值悄無聲息地暴漲了20多倍,2017年,諾基亞突然以1850億元(人民幣)年營收重新殺回世界500強。
諾基亞居然還活著! 這個被“宣判死亡”數年的手機廠商悄無聲息地搖身一變成了全球第二大通訊設備制造商。
2018年,諾基亞公布了5G標準必要專利許可費率:每部設備3歐元。
按去年全球14.86億臺的智能手機總出貨量估算,僅此一項,未來每年將為諾基亞帶來近45億歐元的收入。
2016年12月,由諾基亞前高管成立的芬蘭手機公司HMD,拿到了諾基亞品牌的獨家授權協議,諾基亞提供專利和技術,開始生產搭載安卓系統的諾基亞手機。
2017年,諾基亞安卓系統功能機銷量接近6000萬部,僅用一年時間便成為世界第二大功能機制造商。智能機開局也不錯,一年賣出約800萬部,進入英國僅1年,就成為第三大廠商。
2018年,諾基亞手機銷量增長782%,市場份額達到全球第九。
不僅僅是在手機市場,且在5G新戰場上,其統治力僅次于華為。
截至2019年4月,諾基亞的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超過1471件,在全球通信廠商中排第二,占比為13%,僅次于華為的17%。
反觀諾基亞的“絕地求生”之路可以看出,對技術無止境的追求、進行技術專利儲備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有多么重要!依靠專利授權收益,諾基亞才有了翻身的資本。就像國家有軍備投入一樣,企業同樣需要企業武器裝備儲備。專利作為科技性企業的核心武器,專利儲備對于企業的技術創新與市場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擁有自己的專利可以在企業申請國家補助、稅收減免、科創項目時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專利儲備工作是企業專利工作中最為基礎,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然而很多企業仍然覺得專利申請對于自己來說很遙遠,加上沒有時間和精力深入研究專利申請流程、申請專利時間太長,都成為了阻礙企業技術創新持續發展的因素。今天在這里,樓主給大家安利一個微信公.眾號:知識產權新業態。
作為一名科創迷,“知識產權新業態”是樓主最常閱讀的微信公.眾號之一,公.眾號日常會討論知識產權行業有趣的奇聞異事,還會發布許多企業、個人實用的補貼政策解讀、行業資訊、專業知識干貨,真的是技術人員和企業管理從事人員必備的百科全書!
“知識產權新業態”是由辛丁知識產權運營的,樓主在辛丁知識產權的幫助下進行過專.利申請,而且辛丁知產是有國家知識產權局代理資質的,溝通過程中專利代理人老師非常專業親切、價格也很合適,全國很多城市都有專利快速通道,能做到幾個月的時間快速下證,公.眾號內就有他們的聯系方式。
關注以后在公.眾號回復“辛粉福利”可以得到一份抗疫小禮物,包郵到家,我已經領了,大家也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