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年“新中產”這個詞越來越熱,“新中產”指的是那些年齡以30-40歲區間為主要分布的人群,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但是“新中產”這個群體被英國雜志《經濟學人》稱為“世界上最焦慮的一群人”,大家都在焦慮什么呢?
01什么是“財富焦慮”
“焦慮”是一種心理情緒,而催生這種情緒往往代表著人們有非常大的心理緊張,而“財富焦慮”就是在消費時代下人們產生的一種情緒失衡。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人們收入逐漸增加,但生活成本也加速攀升,眼看著收入越來越多,但財富積累卻越來越縮水,財富焦慮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
去年中國發布的首份《國人財富焦慮報告》中指出,從財富雄厚的60后,資產頗豐的70后,到財力上升的80后,再到職場精英的90后,似乎每個年齡段、每個財富階層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焦慮,財富焦慮仿佛已經變成了一種時代通病。
02財富焦慮在焦慮什么
也許有人會說,有一定財富了還焦慮,這不是矯情嗎?其實“增值這么慢”、“理財沒效果”等此類問題困擾著每一個人!霸趺纯偢杏X工資不夠花呀”“物價一天一個樣”“不會是通貨膨脹了吧”人們焦慮的就是各種對比。
物價和收入相比,“錢袋子”不夠鼓。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新中產”們,表面看他們身上有著“高收入”“高學歷”“對生活有要求”等等精致標簽,對于外人來看他們有奮斗的期望,也有清閑的資本,但實際上,這個群體面臨著飆升的放假、職場天花板降低、子女教育消費多、資產逐漸縮水等等各種壓力。
預期和收益相比,理財心態兩級分化。
在面對上述焦慮時,很多人開始理財投資,但這又催生了新的焦慮因素——人們的理財投資心態和觀念發生極端化偏差。
《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分析報告》中,從消費者態度、行為、知識和技能等多角度綜合定性分析我國消費者的金融素養情況,但其實結果并不樂觀,投資收益計算方面的平均正確率是呈現下降趨勢的。有些人在入場投資之前并沒有理解和尋求專業人士的指導,而是盲從進場,急著抄作業,理財沖動造成的損失更打擊了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從而陷入一個死循環。
03如何擺脫財富焦慮
樹立合理的投資預期
很多人覺得把錢存銀行跑不贏通貨膨脹,但當下市場上的收益率又低,從而總是被那些過渡營銷的“高收益”產品吸引,殊不知這樣的心態預期就是最容易被“割韭菜”的。所以不要沖動,市場的波動和發展都是動態的,可全盤復制的經驗幾乎不存在,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資產情況和風險接受能力去做自己的心理預期。
學習適合的配置資產
先把自己的資產合理分配,日常的必要開銷、家庭的風險備用都要先留好,再結合自己的風險預期、收益標準等等做出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規劃。比如可以建立適合自己的財富賬戶,具體可以參考以下結構:消費賬戶、教育支出、風險管理、投資賬戶等。
還有很多人之所以有“財富焦慮”,甚至自己投資理財失敗,割肉放血后大為受挫,就是因為沒有用正確的心態和方法論去實踐。鑫源資管是一家專業的資產管理機構,擁有專業的業務團隊和風險控制團隊,已幫助越來越多的家庭實現資產的保值和增值,是您身邊的資產管理專家!
如有更多問題,請關注抖yin@鑫哥理財
或掃一掃關注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