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回顧]:
上周兩市走出觸底回升的趨勢,指數在下探2604點支撐后出現反彈,筆者認為反彈性質屬于超跌反彈的范疇,因為國內并無對流動性和經濟前景悲觀預期產生重大變化的重大因素出現,而歐洲國家主權債務危機受大規模救助計劃雖然有所減輕,但是市場對危機的悲觀預期并無根本性減退,周五歐洲股的再度暴跌也反映了市場的悲觀預期。在下跌過程之中的這種超跌反彈并不能說明市場已經明顯見底,后市仍存較大的不確定性。
同時,成交量仍然維持有1000億上下,說明殺跌動能仍然存在,多空雙方對后市的分歧仍然明顯,而且空方力量并無明顯減弱,通常這種市場環境市場出現暴漲暴漲走勢的可能性較大。
[行情研判]:
自4月中旬下跌開始以來,市場幾無反彈,基本延續持續走弱趨勢,對后市的悲觀預期仍據主導地位。雖然上周市場出現一定的企穩跡象,但是成交量仍然沒有明顯的減弱,說明空方力量仍然強大,后市空度主導市場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對房價的調控政策是引起近期市場連續走弱的重要原因,但是在國家連續出臺一系列政策的情況下,各地房價并沒有明顯回落而是仍然延續小幅上漲的走勢,在前期一系列政策不見效的情況下,不排除國家出臺更為嚴厲的調控政策的可能性,如果再度有更為強硬的調控政策出臺,市場可能出現最后一跌,而更為重要的是通常來講最后一跌通常最為慘烈。因而房市調整政策的不確定性決定了現在講市場已見底為時尚早。
從四月份宏觀經濟數據來看,國內通脹趨勢已經形成,如不能出臺措施對通脹進行相應調控,年內CPI漲幅重上兩位數的可能性極大,因而央行出臺進一步收縮流動性措施的可能性極大,這些措施當然也包括加息。同時,房價、股價過高也是通脹的重要表現,股市方面,雖然大盤藍籌估值相對合理,但是中小市場個股從估值上講仍然有較大泡沫,管理層也樂見估值走向合理,因而中小市值個股后市出現補貼是個大概率事件。
從國外市場來看,通常在股指期貨交割日前市場會出現較大波動,歷史上在交割日前出現大跌的情況屢見不鮮,下周五5月21日是股指期貨到期交割日,在國內股指市場的首個交割日出現較大波動的可能性也同時存在。由于公募基金、券商等主要機構投資者尚沒有參與其中,出現較大波動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出現較大波動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減除。
歐洲債務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仍存不確定性,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歐洲各國幾乎同時出臺的緊縮政策將會減少需求,需求的減少將會減緩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極端情況下甚至不能排除全球經濟二次見底的可能性。在這種經濟后市變數較大的預期之下,歐洲股市在大漲之后出現較大調整的概率較大,也對國內股市產生不利的預期。
綜合以上因素,現在斷言市場已經見底啟穩為時尚早,如下周出現突出利空,不排除市場再度出現更大下跌,從這一角度上講,現在重倉搶反彈仍不明顯,操作上仍宜采用相對謹慎的策略,輕倉參與。
但是,經過將近連續下跌之后,市場空方力量也已經出現明顯減弱,再度大幅做空的力量從短期看已經明顯不足,因而再度出現連續殺跌的概率較小。同時,由于市場無明顯潛在因素可以使市場對后期形成好的預期,做多力量仍然不具備迅速增加的條件,市場出現連續上行的可能性也較小。因而后市最有可能的走勢仍然是震蕩筑底的趨勢,市場通常表現為成交低迷,悲觀預期仍然主導市場,市場心態極不穩定,經常會出現較大的波動。
以上資料均來自公開信息,個人觀點不構成操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