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數股東權益“正名”
據記者了解,本次新會計準則的最大變化就是將少數股東權益列入所有者權益,為其“正名”。此前的會計準則將少數股東權益列示于所有者權益之前,專家指出,這就帶來了少數股東權益是負債還是權益的問題。事實上,少數股東權益本來就不應被視為負債,因為負債就意味著要在一定的期限內償還本金,而少數股東權益并不具有這一特征。新會計準則將其“移位”,就是對少數股東權益的正名。
少數股東權益,指的是子公司股東權益中不屬于母公司的部分。在原會計準則下,少數股東權益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類項目之前單列,上市公司總資產的計算公式為:總資產=負債+股東權益(即凈資產)+少數股東權益。而在新會計準則下,合并資產負債表中的少數股東權益在所有者權益類項目中列示,總資產的計算公式變為:總資產=負債+股東權益,少數股東權益不再單列而是直接并入凈資產中。
■引入公允價值概念
中國會計準則的變革引起了全球最大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的關注。普華永道中國區主管合伙人林怡仲指出,2007年是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實施的關鍵年,因此決不能低估平穩過渡給資本市場產生的深遠影響,解決轉換產生的問題需要專業智慧和全局觀。據記者了解,普華永道近期組織該領域的專業人士編寫了《中國企業會計準則——概要、變化及比較》,盡可能從應用層面為企業提供會計準則轉換時期參考。
普華永道中國審計部主管合伙人趙柏基告訴記者,新舊會計準則之間變化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首先是引入了公允價值這個概念,為正確估算公司價值提供了第一手材料,也提醒投資者要更加重視分析公司的資產負債表,而不僅僅是利潤表和現金表。
■減值準備不能撥回
趙柏基介紹,第二個方面是,新規定公司計提的減值準備不能在以后轉回成利潤,這也是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實質性差異之一。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很可能是為了防止企業利用減值準備的計提和沖回來調節利潤。而新的準則堵住了一些公司利用會計手段增添賬面利潤的漏洞,也對上市公司管理層經營企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融工具更多選擇
第三個方面是,新會計準則規范下的金融工具范圍廣泛,從最簡單的現金、應收、應付賬款,到債券投資、股權投資,再到復雜的衍生金融工具。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可能接觸到復雜的金融工具。另外,新準則還前瞻性地設置了企業年金、股權激勵等方面的科目,為投資者研究上市公司經營戰略、評估管理團隊提供了很好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