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適用稅率看進項
增值稅第二條規定:圖書銷售使用13%稅率。只要企業是一般納稅人,銷售圖書的稅率就是13%。但有一家公司,也銷售圖書,也是一般納稅人,稅務人員要求該公司按17%納稅。稅務機關有什么依據?稅務人員解釋:該公司印刷圖書的進項發票是17%,如果該公司適用13%的稅率,那不成了繳13%抵扣17%?那稅務上怎么平衡?
使用稅率只與產品有關,與進項無關。對于稅務人員的解釋一定要三思而行,否則就會聽得糊涂,納稅也糊涂。
16-預收帳款也要繳稅?
聽了太多預收款被稅務機關要求征稅的故事。
增值稅條例實施細則第33條規定;預收款在發出貨物才產生納稅義務。
財稅【2003】16號也再次強調;除了銷售不動產,其他服務性業務的預收款不需要先繳納營業稅,在確認收入時再繳納營業稅。
有些企業預收款繳稅是因為對方要求開具發票。其實,收到預收款,向對方開具預收款憑證就可以了。預收款憑證不屬于發票,所以稅務機關不監制預收款憑證。
17-這也是生產企業
外資生產企業“兩免三減半”的規定大家很熟悉:只有生產企業才能享受,服務企業不能享受。到底什么是生產企業?可能心里很模糊。
根據外資企業所得稅法,建筑、貨物運輸、產業資訊、精密儀器設備維修、城市污水處理等行業都屬于生產性企業。眾所周知,從事建筑、貨物運輸繳納營業稅,但在所得稅法規中又屬于生產性企業,看起來有點矛盾,其實一點也不矛盾,稅不同規定不同
18-不發補貼發雙薪
中國企業福利制度的特點是有人情味,逢年過節都會有發一點所謂的過節費,根據個人所得稅政策的規定,過節費需要并入當月工資繳納個人所得稅。稅務政策的規定是發放年終雙薪可以單獨作為一個月的工資薪金計算個人所得稅,由于不需要與當月工資合并繳納個稅,因此可以降低稅率,減少員工的個人所得稅負擔。都是發點錢,過節費交稅多,雙薪繳稅少,所以為了少繳稅,應該改變那種過年發點過節費的做法,改成年底發雙薪的方式。
千萬不要固執己見,認為雙薪是外資企業的玩意,我不玩,我還是發過節費,這樣就會費力不討好。節稅其實很簡單,只要順著稅務規定去安排就可以了。
19-旅游就要繳個稅
現在一些企業財務人員一聽說單位要安排旅游就恐懼。因為一些稅務機關解釋:旅游要扣個人所得稅。旅游要不要扣個稅?稅務規定要扣個稅的包括兩種情況:
一是以現金發放旅游費用,應并入當月工資薪金繳納個人所得稅。一是對于單位的營銷人員,以旅游形式進行獎勵,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其他形式并無規定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因此,也不必聞旅游色變,安排好了,盡管游得痛快。
20-不拿發票多繳稅
稅務機關實施“以票控稅”,企業所有的支出都要取得合法憑證,否則不能稅前列支。能夠取得合法憑證成了企業節稅的重要方法。
有些人不以為然,不開發票對方收得便宜,要開發票對方收得貴,羊毛出在羊身上,結果是一回事。
是不是一回事,看看例子:購買1000元的文具,不開發票給900元,開發票給1000元,相差100元。多給100元,所得稅少交330元,少給100元,所得稅多交330元。多給100元獲得發票,實際上還是能給企業帶來收益。
企業人員應該明白:不拿發票就會多繳稅。
21-外企培訓不受限
內資企業的職工教育經費按計稅工資的1.5%在所得稅前列支,外資企業的職工教育培訓費用可以據實在稅前列支,不受1.5%的限制。有些人立即會問:有法律依據嗎?法律依據肯定有。這條規定在《關于對外商投資企業計征所得稅若干成本、費用列支問題的通知》((86)財稅外字第331號)文里。
由于文件發布時間早,很多財務人員那時還沒有走出校園,對這些規定很陌生,容易上1.5%的當。如果你因為年輕對舊法規很生疏,不妨和身邊的老員工多溝通。
22-到底幾年算壞帳
企業經營不能收回的款項變成壞帳,壞帳是企業經營難以避免的損失。到底經過多長時間不能收回的款項才算是壞帳?兩年?三年?
兩年也對,三年也對。對于外資企業而言,兩年不能收回的款項屬于壞帳,對于內子企業而言,三年不能收回的款項作為壞帳。這又是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的一個詫異。
另外,外資企業稅前不能計提壞帳準備,內資企業稅前可以按規定計提壞帳準備,這也是一個差異。
了解規則,才能合理利用規則。
增值稅第二條規定:圖書銷售使用13%稅率。只要企業是一般納稅人,銷售圖書的稅率就是13%。但有一家公司,也銷售圖書,也是一般納稅人,稅務人員要求該公司按17%納稅。稅務機關有什么依據?稅務人員解釋:該公司印刷圖書的進項發票是17%,如果該公司適用13%的稅率,那不成了繳13%抵扣17%?那稅務上怎么平衡?
使用稅率只與產品有關,與進項無關。對于稅務人員的解釋一定要三思而行,否則就會聽得糊涂,納稅也糊涂。
16-預收帳款也要繳稅?
聽了太多預收款被稅務機關要求征稅的故事。
增值稅條例實施細則第33條規定;預收款在發出貨物才產生納稅義務。
財稅【2003】16號也再次強調;除了銷售不動產,其他服務性業務的預收款不需要先繳納營業稅,在確認收入時再繳納營業稅。
有些企業預收款繳稅是因為對方要求開具發票。其實,收到預收款,向對方開具預收款憑證就可以了。預收款憑證不屬于發票,所以稅務機關不監制預收款憑證。
17-這也是生產企業
外資生產企業“兩免三減半”的規定大家很熟悉:只有生產企業才能享受,服務企業不能享受。到底什么是生產企業?可能心里很模糊。
根據外資企業所得稅法,建筑、貨物運輸、產業資訊、精密儀器設備維修、城市污水處理等行業都屬于生產性企業。眾所周知,從事建筑、貨物運輸繳納營業稅,但在所得稅法規中又屬于生產性企業,看起來有點矛盾,其實一點也不矛盾,稅不同規定不同
18-不發補貼發雙薪
中國企業福利制度的特點是有人情味,逢年過節都會有發一點所謂的過節費,根據個人所得稅政策的規定,過節費需要并入當月工資繳納個人所得稅。稅務政策的規定是發放年終雙薪可以單獨作為一個月的工資薪金計算個人所得稅,由于不需要與當月工資合并繳納個稅,因此可以降低稅率,減少員工的個人所得稅負擔。都是發點錢,過節費交稅多,雙薪繳稅少,所以為了少繳稅,應該改變那種過年發點過節費的做法,改成年底發雙薪的方式。
千萬不要固執己見,認為雙薪是外資企業的玩意,我不玩,我還是發過節費,這樣就會費力不討好。節稅其實很簡單,只要順著稅務規定去安排就可以了。
19-旅游就要繳個稅
現在一些企業財務人員一聽說單位要安排旅游就恐懼。因為一些稅務機關解釋:旅游要扣個人所得稅。旅游要不要扣個稅?稅務規定要扣個稅的包括兩種情況:
一是以現金發放旅游費用,應并入當月工資薪金繳納個人所得稅。一是對于單位的營銷人員,以旅游形式進行獎勵,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其他形式并無規定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因此,也不必聞旅游色變,安排好了,盡管游得痛快。
20-不拿發票多繳稅
稅務機關實施“以票控稅”,企業所有的支出都要取得合法憑證,否則不能稅前列支。能夠取得合法憑證成了企業節稅的重要方法。
有些人不以為然,不開發票對方收得便宜,要開發票對方收得貴,羊毛出在羊身上,結果是一回事。
是不是一回事,看看例子:購買1000元的文具,不開發票給900元,開發票給1000元,相差100元。多給100元,所得稅少交330元,少給100元,所得稅多交330元。多給100元獲得發票,實際上還是能給企業帶來收益。
企業人員應該明白:不拿發票就會多繳稅。
21-外企培訓不受限
內資企業的職工教育經費按計稅工資的1.5%在所得稅前列支,外資企業的職工教育培訓費用可以據實在稅前列支,不受1.5%的限制。有些人立即會問:有法律依據嗎?法律依據肯定有。這條規定在《關于對外商投資企業計征所得稅若干成本、費用列支問題的通知》((86)財稅外字第331號)文里。
由于文件發布時間早,很多財務人員那時還沒有走出校園,對這些規定很陌生,容易上1.5%的當。如果你因為年輕對舊法規很生疏,不妨和身邊的老員工多溝通。
22-到底幾年算壞帳
企業經營不能收回的款項變成壞帳,壞帳是企業經營難以避免的損失。到底經過多長時間不能收回的款項才算是壞帳?兩年?三年?
兩年也對,三年也對。對于外資企業而言,兩年不能收回的款項屬于壞帳,對于內子企業而言,三年不能收回的款項作為壞帳。這又是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的一個詫異。
另外,外資企業稅前不能計提壞帳準備,內資企業稅前可以按規定計提壞帳準備,這也是一個差異。
了解規則,才能合理利用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