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thnfp"></address>

    <address id="thnfp"><th id="thnfp"><progress id="thnfp"></progress></th></address>
    <listing id="thnfp"><nobr id="thnfp"><meter id="thnfp"></meter></nobr></listing>
    dvbbs
    收藏本頁
    聯系我們
    論壇幫助
    dvbbs

    >> 財務專業知識交流社區
    搜一搜更多此類問題 
    安易免費財務軟件交流論壇專業知識交流財務專業知識交流 → [轉帖]會計誠信危機與治理

    您是本帖的第 487 個閱讀者
    樹形 打印
    標題:
    [轉帖]會計誠信危機與治理
    徐州神力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論壇游俠
    文章:205
    積分:1415
    注冊:2011年1月11日
    樓主
      點擊這里發送電子郵件給徐州神力

    發貼心情
    [轉帖]會計誠信危機與治理

    關玉波

    (本文獲“河北會計與改革開放30年有獎征文”實踐類一等獎)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質的建立和不斷完善,我國的會計工作伴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罢\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已經成為全體從事會計工作和社會審計工作人員的基本行為準則。會計工作在支持科學決策、引導資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推動合理分配、營造社會和諧、擴大對外開放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基礎性作用。但是,由于受利益趨動和社會某些不良理象的影響,少數單位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會計失信問題,有的還比較嚴重。一是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不依法設賬,搞“賬外賬”;二是會計憑證不健全,不符合規定,白條入賬;三是私設“小金庫”,致使資金體外循環,并尋求個人和小團體利益;四是單位負責人違法干預會計工作,授意、指使、強令會計人員隨意調整會計賬目,做假賬,提供虛假財務會計信息。這些問題嚴重違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干擾了科學、高效決策,妨礙了公平競爭和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社會收入的合理分配,滋生了腐敗和經濟犯罪。這些問題如解決不好,將影響經濟建設及和諧社會的建設。會計行業面臨的“誠信危機”是一種行業現象,危害極大,問題復雜。解決起來也較為棘手,要求財政、審計等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規范會計行為,服務經濟建設。

    一、       會計誠信危機的成因

        當前,我國正處在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期,市場發育還很不完善,這就客觀上給不講誠信的人提供了機會,有空子可鉆。然而,恢復會計誠信絕非一蹴而就。我認為,導致會計誠信危機的原因主要有六個方面。

    (一)經濟大環境的影響。財務人員有意識的做假,與社會大環境分不開。財務人員的做假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做大,一個是做小。去銀行貸款要將資產做大,去稅務所交稅要將收入做小,向上級邀功要將利潤做大,要私設小金庫需將利潤隱藏。這些都說明了身為會計人員所面臨的社會大環境,這個環境客觀上造成了誰造假,誰得利的現象。一人些在造假、一些人在觀望、一些人在效仿。而造假者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利益,造假的收益又遠大于其成本,致使造假者屢禁不止。

    (二)受財經法律規范不建全的影響。會計領域有一些法規、制度,但是執行起來相對較難或者是執行不力。有些會計政策法規不是很完善,執行起來可變通,很容易得利。有些會計方面的法規制度相對過時,需要修訂;另外會計道德規范還不夠很健全,宣傳教育不夠到位,法律制度不夠健全,導致會計造假者有空子可鉆。一些財務違規行為的懲處,除了刑事制裁和行政處罰,尚缺乏與之平行的民事賠償機制,一旦各種處罰規定得到完善,違法者最可能的下場是傾家蕩產,甚至連東山再起的機會也不可能有,這樣,就會對會計造假者起到警示、震懾作用。

    (三)受利益驅使的影響。市場規則認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目標。而一些單位的管理層,在單位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下,失去了理性,走上了唯利是圖的道路,不惜鋌而走險,采用會計造假等手段謀取利益。會計造假的受益主體很多,一般涉及到了單位和單位領導及高級管理人員,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的官員也可以因為所謂的業績優秀而謀取更高的職位,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和政治榮譽。幫助做假的中介機構可以因為所謂的增加業務而得到更多收益,甚至職工也可以因為單位的所謂的效益好而多拿工資獎金。這些人視國家法律、法規于不顧,究其原因無非是造假者獲得的利益遠遠大于其造假成本,在這樣的情況下,會計造假者將越來越多,自覺的恪守誠信原則的人將會越來越少。

    (四)受處罰標準的影響。相關法規規定:“公司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出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的,對直接負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笆谝、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會計造假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還有不少條文只是羅列不得有這樣或那樣行為,卻沒有給出違反了怎么處理的具體規定。這類條文的規定,明示了造假行為預期“成本”的上限,但是處罰力不足。如果法規能夠具體明確規定處罰的主體、標準、責任人等,并由國家在規定時限內強制執行,那么會計誠信危機將會有所收斂。而在現階段,處罰難的現象還時有存在,造假的成本遠小于獲得的利益。

    (五)受處罰機制的影響。目前,我國對會計造假往往是重經濟處罰、輕行政法律處罰;重對單位處罰、輕對個人處罰;重內部處理、輕外部公開處理。從而,削弱了法律效力。對會計造假者們,很少追究單位負責人及會計人員的個人責任。對造假者也是懲處得不到位,造假成本較為低廉,一些人為了達到某些目的不惜犧牲國家、集體的利益,沖破了道德底線進行造假。

    (六)受處罰力度的影響。在日常工作中,經常出現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造成企業法律意識淡薄,削弱了企業自我約束能力。當企業的財務行為與會計法規制度發生抵觸時,往往片面強調搞活經營,而放松了對違紀違規行為的監督。況且目前會計監督、財政監督、審計監督、稅務監督等監督標準又不統一,各部門在管理上各自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種監督不能有機結合,不能從整體上有效地發揮監督作用。雖然會計師事務所每年都要對會計報表審計驗證,但其經常性、規范性以及廣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給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提供有力的支持,進而難以形成有效的再監督機制。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1/1/18 22:04:17
    徐州神力
    帥哥喲,離線,有人找我嗎?
    等級:論壇游俠
    文章:205
    積分:1415
    注冊:2011年1月11日
    2
      點擊這里發送電子郵件給徐州神力

    發貼心情

    二、       會計誠信危機的危害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也是信用經濟,沒有健全的法制,沒有良好的信用,市場經濟就無法維系。目前,滿足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運行需要的會計管理體系還沒有完全形成,會計規范體系也不完善,而企業又是社會各方利益的聯結點。投資者要從中獲取投資報酬,管理人員要從中獲取薪金,政府要從中獲取稅金。在許多情況下,各方利益經常發生沖突。投資者、管理者從個人角度出發更多考慮的是企業的微觀利益,政府則從全社會角度考慮的是實現國家資源最優配置的宏觀利益。微觀利益與宏觀利益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誘發了會計造假的產生。而我國對違反會計職業道德的處罰力度不大,使得違反會計法規的成本低廉且能給違法者帶來巨大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助漲了會計造假的氣焰。由于社會審計監督和會計咨詢、服務體系等法律監督機制尚未完備和充分發揮作用,使得會計人員的造假行為也常常是不由自主或非本人意愿。而會計誠信危機的危害又是非常嚴重的,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嚴重危及了市場經濟秩序

    最近,造假賬,造假報表,虛列資產和權益等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比較嚴重,出現了一些貪污受賄、偷稅漏稅、挪用公款等不誠信、不廉潔甚至是違法犯罪行為。社會各界對會計失信的譴責此起彼伏,不但影響了國家稅收,并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國家經濟決策與實際的經濟狀況偏離,已經成為一顆毒瘤,嚴重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已到了非下大力氣整治不行的地步。

    (二)嚴重危害了投資者利益

    會計誠信危機直接使投資者利益受到危害。一些上市公司在申請破產保護后,資產將優先發放員工薪金、繳納稅款、償還銀行借款等,價值已經趨近于零的公司再經重新分配,普通投資者肯定血本無歸。這類公司的破產也沖擊了各有關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投資銀行、商業銀行、養老基金和大眾的利益。對于投資者而言,他們投資的主要依據是經審計后公布的會計報表,而會計報表的失真,將直接導致投資者的利益受損。

    (三)嚴重損害了自身利益。會計造假行為貌似對經營者有利,讓管理者受益,其實,會計造假首先是損害了公司利益。一些上市公司因財務違法被停牌,一些企業因會計造假而倒閉。其次是損害了公司負責人、財務負責人、會計人員的利益。一些企業因財務違法有關責任人受到了相應的處罰。第三是損害負責審計的注冊會計師利益。一些企業因財務違法,有關主管部門將直接為其進行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吊銷了主要負責人的注冊會計師資格。這些會計造假行為實際是一種目光短淺的短期行為,將使多方的長期利益受到損害,最終也將殃及自身。

    三、       會計誠信危機的治理

    會計誠信危機的治理,要注重法治與德治并重,開展綜合治理。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財務監督管理體系,健全內部財務管理辦法,對會計誠信危機的主體要依法進行處罰,追究單位有關人員的責任,對涉及違法犯罪的會計造假者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另一方面,對會計人員、管理人員除強調法律約束外,還應該加強思想職業道德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自身的素養,弘揚正氣,形成良好的會計職業氛圍,營造良好的會計經濟秩序。

    (一)要健全會計制度。會計誠信危機與國家法律法規和單位的管理制度、管理機制密不可分。在治理會計工作秩序過程中,要貫徹落實好相關法律、法規,認真執行好單位內部各項制度,建立、健全單位領導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離任審計等工作;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和各項規章,真正將法律、法規落實到實處。

    (二)要加大處罰力度。會計工作貫穿于企業經營業活動的全過程,會計誠信危機也必然涉及到公司的一系列會計工作和諸多部門、人員。目前有些企業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還不完善,對相關責任人的界定還比較模糊,對會計造假、會計信息失真的打擊力度還明顯不夠。這些處罰與造假者獲取的暴利相比,懸在頭頂上的法律之劍,看起來并不那么可怕。所以,有關部門要加大對會計造假者的處罰力度,使其造假的成本遠遠大于其造假的預期收益,并對重點單位建立會計主體、單位負責人、從業人員的信譽檔案,對其經營狀況、執業狀況、守法狀況等進行嚴格的登記,守信者受鼓勵,誠信缺失者受懲罰。披露不講誠信的人,對不守誠信而造成嚴重后果者,不僅要在經濟上追究其責任,還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三)要強化基礎工作。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也是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基本規范,一套完善規范的內控體系,能有效地起到保護單位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發現、糾正錯誤和舞弊的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的作用。會計人員要嚴格貫徹執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日常會計業務處理及會計檔案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努力達到規范的要求,制定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使之分工科學、合理,職責分明。只有建立、健全一個包含內部稽核制度、內部牽制制度、內部審計監督制度等為主要內容的嚴密的、較為完整的企業內控系統,有效的防止會計誠信危機,才能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

    (四)要加強教育。依法治國的同時,加強以德治國。通過宣傳和教育凈化社會從業環境,對誠信社會、誠信經濟顯得尤為重要。讓全社會的人們都認識到會計誠信的重要性,對會計誠信危機的單位和個人在各大媒體上披露其不誠信行為,強化誠信光榮、不誠信可恥的觀念。形成對不誠信者人人喊打的社會氛圍,對誠信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公開表揚,并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形成誠信者受到應有的尊重。既要從正面教育會計從業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事業觀,形成整個社會求真務實的良好氛圍和誠信的環境,又要從反面加以宣傳報道,在新聞媒體上曝光做假賬的單位和個人,達到警示和教育的目的。

    ip地址已設置保密
    2011/1/18 22:04:37

     2   2   1/1頁      1    
    網上貿易 創造奇跡! 阿里巴巴 Alibaba
    北京安易天地軟件有限公司北方論壇
    聯系電話:010-51268244 13611231185 QQ:51110292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1.0 Sp1
    頁面執行時間 0.13281 秒, 5 次數據查詢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