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會計的國際化目前有3種具有代表性的理解:國際化就是相互交流、相互溝通,明白差異之所在。這是會計國際化的早期思想,它在目前的會計國際化的呼聲中似乎不占重要地位,但實際上,絕大多效的會計國際化的學術研究,都是以此為目標。國際化就是在可能的范圍內,盡量減少差異,尋求一致。會計國際化的這種理解就是“協調”。將國際化視為協調,在相當長一段時期里,是會計國際化的主旋律,其目標是:尋求各國會計的共性,消除不必要的分歧,盡量減少各國之間會計準則方面的差異,以提高會計信息的同質性和可比性。國際化就是全球會計標準趨于統一。這種統一包括:統一會計理念、統一會計準則、統一會計賬戶和統一會計表體系。這一思想在學術界產生較早,美國會計學家杰寧斯在1962年就提出這種會計國際化的思想。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這種思想才成為會計國際化的主要觀點。
作為會計國際化的主要國際組織的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在2001年3月完成戰略重組以后,得到了關注會計國際化的主要國際組織的支持,同時,美國也積極介入了改組IASC并對改組以后成立的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制定和發布國際財務告準則產生巨大影響。IASB從成立以來,制定和發布了核心會計準則,這些核心會計準則由強力國際組織積極推行,目前國際會計一體化,即國際會計趨于統一的速度加快。
在當前會計國際化的新形勢下,我們通常所說的我國會計國際化或者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主要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其一是讓我國的會計準則與美國的會計準則看齊。理由是:美國在會計準則制定方面歷史悠久,會計準則體系完備而先進,無論從會計準則制定的理念還是技術方面,美國都是十分值得重視、學習和借鑒的,加上美國在世界經濟、政治等各方面的影響,美國的會計準則在國際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二是讓我國的會計準則與IAS和IFRS一致。理由是:IASB得到國際上廣泛支持,由IASB所繼續的其前身已發布仍然有效的國際會計準則及其新發布的國際財務告準則運用范圍日益擴大。
考慮到IASB在國際會計準則制定領域的巨大影響并得到眾多重要國際組織以及許多國家的支持,IAS和IFRS的應用范圍和影響日益擴大,歐盟作為一個整體已經要求其成員國的上市公司、金融保險機構采用IASB制定的準則進行信息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告,因此,本文所提出并將進一步進行分析的我國會計國際化的一個可能途徑中對會計國際化的理解就專指對會計國際趨同的理解,而且是指與IASB相關準則的趨同。當然,即使是這種意義上的會計國際化也只是一個不斷趨同的過程,而難以完全一致,我們追求的應該是實質上的趨同,而不是過分拘泥于形式。
顯然,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跨國貨物貿易、投融資、會計審計服務以及涉外稅收等無不要求作為對經濟活動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告的會計在行為理念、行為準則方面最大程度的標準化。因為作為國際商業語言的會計越是統一,就越易于為世界所共同理解和運用。
基于對會計本質的技術性,以及會計活動受制于經濟社會等多種因素,會計的結果具有經濟后果方面的熟悉,筆者就試圖對影響我國會計國際化的成本效益因素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