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選擇做財務
多少年來,職場中對“干一行愛一行”還是“愛一行干一行”的孰是孰非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雖說在此討論擇業興趣已超出了本書范疇,但只要你的視線停留在這本書名上,或你拿起這本書信手翻閱,本身的專業也應該是財經類或對財務知識有著偏好的人士,但考慮到那些學著財經類專業或正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們,時常會因為在學習或工作中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而質疑自己當初的擇業選擇:當初我為什么要選擇做財務,如果我不做財務而從事其他工作,可能會比現在混得更好,如果我當時選擇了其他專業,就用不著現在一天到晚跟數字打交道而頭昏腦脹,如此等等,就有必要重彈一下老調。
我們知道,所謂的“愛一行干一行”,是在你的擇業之初,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愛的專業并據此確定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諾貝爾物理學獎丁肇中曾經說過:“興趣比天才更重要”。很多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他們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里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大多數人卻并非是出于謀生的目的而工作,往往是對自己所涉領域問題有著強烈的興趣,所以畢生鉆研不輟,他們的功成名就,原始動力是出于興趣愛好。
而“干一行愛一行”則是從業者在許多客觀現實影響下而從事某類工作,多少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無奈因素,暫時為之,一旦有了機會就毫不猶豫地換個工種或投身于新的行業,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企業、行政事業單位都希望工作人員能培養出“干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甚至以這句話作為口號在前些年時廣為宣揚,只是隨著就業意識的更新和擇業自主性的普及,這句口號性的話語才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但對于其中所包含的敬業精神,卻一直為從業者尤其是用人單位所推崇,從未淡薄過。敬業二字,恰恰就是“干一行愛一行”應當凸現出的閃光點。
最近在某電視臺的一檔職場類節目中,一位女求職者十分熱受財務工作,她對常人看來十分枯燥的數字和令人煩惱的財報數據中的邏輯關系非常心醉,簡直到了癡迷的程度。為此,本非財務經院校畢業的她,為了能從事會計或與財務類相關的工作,特地又學了財經專業以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她對財務工作的熱愛之情深深打動了在場的各位面試嘉賓,大家紛紛向她伸出了就業的橄欖枝,她也如愿獲得了理想的試用期職位。
這是個比較典型的由興趣決定所從事職業的案例,且不論這位求職者工作經驗幾許,能力也有待驗證,僅憑著她對專業的熱愛,用人單位也可認定她璞玉可雕,有一定的培養前途。
那么,對于剛剛走上工作崗位,仍然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心存疑慮的人來說,為了給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一個明確的定位,就十分有必要厘清一個現實問題,那就是:為何選擇做財務?

溫故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