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財清算期不可小覷,產品到期日并不是資金到賬日
理財生涯中人們總是容易被收益這兩字給誤導,因為人們過分的看重收益,很多時候決策就變得輕率了。于是各種投資悲劇,理財誤區都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下理財也就很難實現最終的收益最大化。根本的問題就在于人們太看重收益,卻忽視了風險。
理財生涯中人們總是容易被收益這兩字給誤導,因為人們過分的看重收益,很多時候決策就變得輕率了。于是各種投資悲劇,理財誤區都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下理財也就很難實現最終的收益最大化。根本的問題就在于人們太看重收益,卻忽視了風險。
張先生上個月看中一套二手房,首付45萬元,合同約定最遲6月底把首付打到中介賬上。當時他能動用的資金不足40萬,但是手上有個10萬元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6月28日到期。張先生想著28日到期肯定來得及去付首付,也沒去問朋友借錢周轉。誰知,6月28日,他登陸網銀查詢,資金并沒有到賬。6月29日,還是沒有錢入賬。他趕緊打電話去問,銀行工作人員的回復是,這款產品的清算期是3個工作日,最快也要下個月才能到賬。
提醒:理財產品都有一個清算期,而且在這個清算期是沒有利息的。清算期在銀行業內的術語叫“T+N”(T指的是產品到期日,N指天數,N≥0),即產品到期后并不意味著客戶的本金和收益能當天到賬,而是進入還本清算期。陽光財險保險介紹,清算期少則1天,長則3天,如果剛好遇到周末或節假日,甚至還會超過3天,而這個期限里,客戶的資金是沒有任何收益的。
除了清算期外,銀行理財產品還有好幾個“日子”需要關注:銷售起始日、銷售截止日、起息日、到期日、支付日。銷售起始日到銷售截止日之間為募集期,即投資者購買產品的時間段。從投資者提出申購申請到募集期結束,這段時間申購資金會被凍結,在此期間大部分銀行會把投資金額計算活期利息。而從起息日開始,才真正計算產品收益率,起息日一般為募集期結束的第二天。但蘇黎世保險公司的專家提醒,產品到期日并不意味著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能當天到賬,而是又進入還本清算期。在這個期限里,投資金額是“零收益”。如6月底發售的一些超短期高收益理財產品,其理財期限可能只有7天,而募集期也長達7天,清算可能還要一兩天,客戶資金的實際收益其實比銀行宣傳的要差不多少一半。
理財清算期不可小覷,產品到期日并不是資金到賬日,人們在投資理財中一定要注意的事項。別為了所謂的收益忽視了最初的投資需求以及投資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