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就好比棋局,每一天就是新局勢。本周一,“審計地方債”的利空打擊,滬指跳空下行洞穿2000點大關;然而,本周四——八月開局第一天,多厚利好托舉,滬指高開重返2000點。只是,基金投資理財滬指當日漲幅僅1.77%,量能僅774億元。周五,滬指沖高回落收陰,成交不敷800億元,對周四美國股市再創汗青新高以及日本股市周五大漲逾3%等利好視而不見?傮w而言,面臨多厚利好,A股不但未能出現井噴行情,反而是欲漲還“羞”,這此中定有不少難言之隱。
本周滬指圍繞2000點關口拉鋸,微漲0.92%。這微漲來之不易,至少有四大重量級利好“馳援”:國家統計局發布7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3%,比上月微升0.2個百分點,超過網上炒股市場預期;穩經濟,促民生,國務院部署六大重點任務加強城市基建投資;改革紅利開始釋放,本月起,“營改增”全國擴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央行重啟逆回購,周二周四連續投放流動性,若加上850億元到期央票,本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凈投放資金1360億元。其他利好,諸如“下半年未提樓市調控”、“房企再融資或定向開閘”、外管局批準261億元QFII和RQFII額度、伯南克不提QE退出刺激美股創歷史新高日股暴漲等,也在為A股市場施以援手。但滬指也僅僅是以微漲致意,“牛人”創業板本周也只上漲2.6%。
自六月A股暴跌以來,期間利空頻頻轟炸,而本周終于迎來多重實質性利好,但A股依然見寵不驚,其中的原因值得探究。
這不僅僅歸咎于A股積弱已久信心難振。市場見寵不驚背后的“淡定”,依然可以歸結到幾組關鍵詞:“微刺激”是保“下限”,不能根本改變經濟的弱勢格局;產能過剩、影子銀行、地方債務等,消化、整頓、清理,非一日之功,其對經濟和金融的不利影響還有待觀察;鑒于六月末的錢緊危機,央行本周的逆回購投放或只限于月末或季末,流動性的偏緊格局在下半年仍難以改觀。而諸如老生常談的再融資、大小非套現、擋不住的IPO等“抽血機器”,在滬指2000點上下,已不構成實質性沖擊,對高企的創業板的沖擊更大一些。
基于此,我們看到了A股市場欲漲還羞的憂慮。
基于此,我們對A股市場下半年行情不敢盲目樂觀,但也不必過于悲觀。利好政策托底,讓滬指2000點成為中軸線,上可望2300點,下可視1849點為年內底部。在9月底或12月底,若不幸陷入未能預期的大利空,1849點若被打穿,其下方可視為低吸良機。
展望8月,筆者以為,樂觀因素大于悲觀因素。滬指可能在1900點至2100點箱體震蕩,個股依然會反復活躍,主戰場仍在創業板和中小板。機會肯定不在那些已經高高在上的個股。低吸關注的機會或歸于幾類:新興產業行業中,尚未大漲的中低價股;底部蓄勢較好的城建、高鐵股;有業績保障的醫藥、環保股;振興海洋概念股等。而8月下旬至9月,悲觀因素或大于樂觀因素,筆者建議半倉應對。
本周滬指圍繞2000點關口拉鋸,微漲0.92%。這微漲來之不易,至少有四大重量級利好“馳援”:國家統計局發布7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3%,比上月微升0.2個百分點,超過網上炒股市場預期;穩經濟,促民生,國務院部署六大重點任務加強城市基建投資;改革紅利開始釋放,本月起,“營改增”全國擴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央行重啟逆回購,周二周四連續投放流動性,若加上850億元到期央票,本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凈投放資金1360億元。其他利好,諸如“下半年未提樓市調控”、“房企再融資或定向開閘”、外管局批準261億元QFII和RQFII額度、伯南克不提QE退出刺激美股創歷史新高日股暴漲等,也在為A股市場施以援手。但滬指也僅僅是以微漲致意,“牛人”創業板本周也只上漲2.6%。
自六月A股暴跌以來,期間利空頻頻轟炸,而本周終于迎來多重實質性利好,但A股依然見寵不驚,其中的原因值得探究。
這不僅僅歸咎于A股積弱已久信心難振。市場見寵不驚背后的“淡定”,依然可以歸結到幾組關鍵詞:“微刺激”是保“下限”,不能根本改變經濟的弱勢格局;產能過剩、影子銀行、地方債務等,消化、整頓、清理,非一日之功,其對經濟和金融的不利影響還有待觀察;鑒于六月末的錢緊危機,央行本周的逆回購投放或只限于月末或季末,流動性的偏緊格局在下半年仍難以改觀。而諸如老生常談的再融資、大小非套現、擋不住的IPO等“抽血機器”,在滬指2000點上下,已不構成實質性沖擊,對高企的創業板的沖擊更大一些。
基于此,我們看到了A股市場欲漲還羞的憂慮。
基于此,我們對A股市場下半年行情不敢盲目樂觀,但也不必過于悲觀。利好政策托底,讓滬指2000點成為中軸線,上可望2300點,下可視1849點為年內底部。在9月底或12月底,若不幸陷入未能預期的大利空,1849點若被打穿,其下方可視為低吸良機。
展望8月,筆者以為,樂觀因素大于悲觀因素。滬指可能在1900點至2100點箱體震蕩,個股依然會反復活躍,主戰場仍在創業板和中小板。機會肯定不在那些已經高高在上的個股。低吸關注的機會或歸于幾類:新興產業行業中,尚未大漲的中低價股;底部蓄勢較好的城建、高鐵股;有業績保障的醫藥、環保股;振興海洋概念股等。而8月下旬至9月,悲觀因素或大于樂觀因素,筆者建議半倉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