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來,投資理財都是眾多家庭追求的一個目標,很多人都想通過各種方式來讓自己的資金配置的更加合理,獲得更高的收益。近年來,股票、基金等投資方式的興起,讓債券漸漸成為大家所忽視的對象。然而,債券在當今市場的悄然回溫,又讓眾多投資者感到躍躍欲試。
債券是風險相對可控,收益比較固定的理財產品,因此可以被歸入穩健型的投資產品,在資產配置中也必然占有一定的位置。很多長期債券投資者,只關注買入時債券的到期投資收益率,并不關注買入后債券價格的漲跌。債券買入即鎖定收益,但實際上債券的收益并不是單看票面利息收益,一只100元面值的債券,投資者也有機會在市場上以90多元或更低價買入,而如果投資者持有到期,那么可以享受的收益就包括了價格差,再加上票面利息了。
目前債券的風險主要集中在債券發行方是否違約。在超日債沒有違約之前,中國的債券市場應該是一段剛性兌付的歷史,無論你買入什么樣的債券,幾乎和存款一樣穩賺不賠。而自超日債違約后,債券市場或將迎來新的局面。投資者更要關注債券的發行方信用狀況。可以參考一些第三方機構債券評級機構的評分,辨別債券的風險評級。
債券投資同樣也要分散風險。即盡量不要買同一個發行人或者同一集團公司的債券。如果選擇了一個發行人或者是同一個集團公司的債券,這些資產的高關聯性就削減了分散風險的特性,甚至有出現同時違約的可能。
債券是一種相對來講比較穩定的投資工具,但是在穩健的基礎上,不能說一點風險都沒有。風險是一定的,所以需要投資者在進行投資的時候,注意分散風險,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