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在表面繁榮的背后,有相當部分的企業普遍存在著潛虧現象。由于其隱蔽性很強,在未暴露之前,難以引起股東或上級主管部門的重視;一旦暴露,就會使投資者遭受重大的經濟損失,甚至使企業陷入絕境。
企業潛虧的表現形式
企業的壞賬、呆賬損失。企業本期收益已經確定,而在外部往來結算過程中形成的壞賬損失和呆賬損失,引起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不實。
企業的二次加工、返工損失。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銷售收入,發出商品和勞務收入以及工程結算收入,由于受益單位因質量原因的退貨和要求返工。而引起產品進行二次加工處理、勞務工程進行返工的耗費成本。
庫存的貶值。庫存的產成品、半成品或商品不適銷。首先在市場物價波動較大的情況下。由于物價的下跌,當庫存的價值高于市價時,就會出現庫存貶值;另外,產成品、半成品或商品,長期積壓下來。而出現部分產品存貨報廢時,也將形成庫存貶值。
企業的財產,原材料扭曲、銹蝕、扭壞甚至變質,有些還沒有發現,有些已經發現也未作賬務處理。
產生潛虧的主要原因及防范措施
企業機制不健全。新的經濟運行機制尚未健全,而舊的約束機制卻逐漸弱化;經營者的短期行為。少數企業的經營者,缺乏企業家的素質,只追求本期利潤,采取盤虧不報、呆賬不轉、貶值積壓不作處理等等;經營管理不善。企業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對市場需求缺乏科學的調查分析,盲目生產,造成產成品滯銷積壓,甚至部分產品報廢,對供銷合同的訂立和執行不夠嚴謹,對供銷人員的經濟責任也不夠明確,沒有堅持個人經濟利益與銷售成果的實績掛鉤,而引起工作的失誤,造成浪費,一些企業沒有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清理資財的制度,放松對倉庫的嚴格管理。甚至少數企業進庫無計量,出庫無記載,形成存貨失實;會計核算尚不夠準確。在會計核算中不按《會計法》及準則規定的范圍進行會計核算處理,而是蓄意做假賬,擬虛假,隨意調賬;會計人員素質偏低也是制造潛虧的一個重要原因;其他原因造成的潛虧。少數石油勘探單位多種經營企業在往來的結算過程中形成的逾期應收工程款、應收貨款及三角債等等。
建立企業的自我約束機制。一方面要建立企業法規約束規范,主要是加強對企業的審計監督,建立健全對多種經營企業的定期審計和審計責任制;另一方面,要從利益分配上約束,合理地使用多種經營企業的留利,增加企業積累的比例,加強對經營者收入的管理,嚴格分配標準,通過完善對多種經營企業的工效掛鉤辦法加以控制。同時還應從企業的利潤中劃出一部分建立風險基金,以豐補欠。
加強經營管理。企業隨時要注意市場的變化,掌握市場信息,堅持以銷定產。采取靈活的定銷、包銷、聯銷售額計酬等供銷措施,拓寬業務銷售渠道;嚴格執行供銷合同,推行全面質量管理,抓好產品質量與工藝管理的結合點、花色品種與適銷對路的結合點,把住產品質量驗收、入庫關,防止劣質產品進庫。
開展定期的對多種經營企業的內審制度。應加強對下屬企業的資產、基數的確定依據、合同指標、經營情況、合同執行情況、經營收入等方面的審計,對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各項費用收支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財務監控,以保證各項收支的合理性;承包期滿后,要進行企業負責人的離任審計,凡發現有潛虧的企業,要查明原因,采取果斷措施,積極組織處理。
對違反會計法規的造假者必須嚴懲,加大打擊力度,將會計核算工作納入法治軌道。
在日常工作中,正確處理好領導與會計人員在會計業務處理上的意見分歧。嚴格按照會計法規、會計政策和會計制度的規定辦事,不僅會計人員本身做到,單位領導也要遵守,當兩者發生意見分歧時,用會計法規統一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