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中年危機這個話題非;馃幔湓搭^不僅限于華為中年危機事件,其實很多公司都存在這樣的問題。企業不養閑人,難道每個人都逃不掉一場中年危機嗎?
首先給大家解釋一下什么是中年危機。不同于國企,非國有企業趨于年輕化已經是一個普遍現象,企業追求利益和效率,你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公司也相應的付給你豐厚的薪酬,但是你到了干不動的年紀,企業也沒有義務來養閑人。大家可以看看走在世界前沿的BAT,員工平均年齡28歲左右,30歲如果還做不到團隊負責人基本會被淘汰,35歲做不到總監也會被干掉,40歲往上只屬于副總及以上級別的。因此,中年危機這個熱詞也就這樣產生了。
不努力就會被淘汰,這是這個社會生存的法則。但有些問題是努力改變不了的,隨著年歲的增加,人的身體機能會下降,雜七雜八的事情也會變多,一個年近40的中年人與一個20出頭的青年人在精力上相比根本不在一個層級上。如果你想說中年人經驗更豐富,那么你就更錯了,信息化時代技術日新月異,中年人的技術可能已經被淘汰,年輕人的學習能力更會甩中年人好幾條街。所以年歲大了,如果還混在基層,就真該擔心中年危機的到來了。
或許你的公司給你承諾過不會開除員工,但真的會這樣嗎?把你調到績效部門,達不到業績只能拿可憐憐的底薪,把你“發配邊疆”到鳥不拉屎的崗位惡心你,最后還是灰溜溜的自己滾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