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會計電算化所引起的損失主要有三種:
1.由于災害事故(如火災、水災域電源中斷故障等原因所引起的會計信息處理中斷和數據丟失;
2.因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本身的錯誤和疏漏所引起的損失;
3.因會計電算化舞弊而引起的損失。對前兩種損失,通過借助于開發控制技術就能較好地加以解決,而對因會計電算化舞弊所引起的損失卻很難解決。因此如何防范會計電算化舞弊成了企業普遍關心的問題。
一、會計電算化舞弊的手法
會計電算化舞弊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篡改輸入。
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常用的計算機舞弊手法,該方法通過在經濟數據錄入前或錄入期間對數據做手腳以達到舞弊目的,如:
(1)虛構業務數據。
操作人員虛構經濟業務,通過輸入虛假的數據達到其個人目的。比如操作人員虛構假的驗貨單據并輸入計算機,造成財務報告中的存貨總額增加,借此實現某種意圖。
(2)修改業務數據。
操作人員可以把已有的業務加以篡改,達到某個人非法目的。比如將對工資數據進行修改,以期增加自己的工資。
(3)刪除業務數據。
操作人員將輸入到計算機內的數據擅自刪除。如刪除個人應收款項。
2.篡改文件。
篡改文件是指通過維護程序來修改或直接通過終端修改文件。在電算化會計系統中,有許多重 要的原始參數以數據的形式保存在計算機文件中,如存貨的零售價、批發價等,這些參數是計算機程序計算的依據之一,缺少或修改了這些參數,將得不到正確的結果。
(1)直接更改文件中的參數數據。
這種方法最直接,但是可以留下許多痕跡;比如修改后的日期會被記錄下來,修改者很容易被追蹤。
(2)另造結構相同、數據不同的文件覆蓋原有文件。
一般來講,大多犯罪行為都是采取這種手段實現的。實現在私人計算機上構造覆蓋文件,編制自動覆蓋指令,實施時,僅需極短的時間就可以達到其犯罪的意圖而不留痕跡。
3、篡改程序。
是指通過對程序作非法改動,以便達到某種不法的目的。此法需要較高的編程技巧,而這些技術僅少數程序設計員或系統維護員擁有。審計人員要想發現此類舞弊很困難。一方面審計人員無法預知何處可能存在錯誤;另一方面舞弊者可通過設置“軟開關”使程序隨時恢復“正!。比如,將小量資金(比如計算中的四舍五入部分)逐筆積累起來,通過暗設程序記到自己的工資帳戶中,表面上卻看不出任何違規之處。
4、數據偷竊。
數據偷竊是操作人員或其他人員不按操作規程或未經允許上機操作,通過改變計算機執行途徑的手段實現其個人的不法意圖。如私自調用計算機打印模塊,打印企業的機密數據和信息;或者直接用拷貝的方式將數據文件保存在非法攜帶的軟盤中。
5、其他方法。
如只以破壞計算機系統為目的的毀壞計算機設備;出于非法意圖,通過網絡遠程連接,監視計算機系統的變化獲取會計信息。
通過對會計電算化舞弊的分析研究,我們發現,系統人員一般采用篡改系統程序軟件和應用程序、非法操作等手段;內部用戶一般采用篡改輸入方法的居多,也有采用篡改輸出方法的;外來者一般采用終端篡改輸入或其它如盜竊、破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