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前,我寫過一篇《CPA,學會三條腿走路的才算是人才》的小文,認為將來稱得上“人才”的CPA至少應具備三大技能--稅務咨詢、財務管理、會計審計,并且指出此三項技能對CPA的重要性而言,稅務咨詢>財務管理>會計審計。有些朋友不以為然,但是今天下午發生的一件事讓我更加堅信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
下午,按照電話約定,驅車前往L公司辦理增資業務,L公司打算以留存收益和本年度中期利潤轉增資本,個中曲折,在上篇《關于對內資企業以中期利潤轉增資本的思考》中已有介紹,這里不再贅述。
在查閱L公司2006年度賬簿時,發現一筆600多萬元的調增年初未分配利潤的賬。起先著實讓我吃驚不小,因為L公司上年度的審計報告是我出具的,我的第一反應是認為L公司上年度隱瞞了收入或虛增了成本費用被有關部門查處了,被迫在2006年度調賬。
然而,當我很緊張地問起這筆賬時,劉會計卻笑咪咪地說:“這個啊…這不是你來審計的時候提到那個稅收優惠政策么…我們辦下來了…就把上年提的所得稅沖回去了…”
“優惠政策?…我提的?…”我一臉的疑惑,心想我怎么就沒一點印象了呢?
“是啊…企業改制…主輔分離的那個政策…”
“哦…象是有這么回事…”這個優惠政策在我腦子里還是有些印象的,“辦下來了…我看看批文…”
值到蓋著鮮紅大印的免稅批文擺在我的面前,我才相信,這事,對我來說,真的是虛驚一場,相反,還是一件大好事,我是建議人么,呵呵。
年初,我們經人推薦首次為L公司提供年度會計報表審計服務(原來為其審計的不是我們,而是我們當地最大的TS會計師事務所),看起來,我們的服務得到了L公司的充分認可,繼續請我們為其作增資業務,從L會計熱情有加的態度也能體會到,會計人員其實是很歡迎能夠為他們提供合理建議的審計人員的。
稅收籌劃很難,要想將一環套一環、補丁摞補丁的稅法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更難,但是,這并不能成為我們不學習的借口,一口吃個胖子不現實,但可以積少成多,在做業務時,能夠做到“心中有稅”,也許,一個不經意間的提醒,就能帶來幾百萬的收益……
下午,按照電話約定,驅車前往L公司辦理增資業務,L公司打算以留存收益和本年度中期利潤轉增資本,個中曲折,在上篇《關于對內資企業以中期利潤轉增資本的思考》中已有介紹,這里不再贅述。
在查閱L公司2006年度賬簿時,發現一筆600多萬元的調增年初未分配利潤的賬。起先著實讓我吃驚不小,因為L公司上年度的審計報告是我出具的,我的第一反應是認為L公司上年度隱瞞了收入或虛增了成本費用被有關部門查處了,被迫在2006年度調賬。
然而,當我很緊張地問起這筆賬時,劉會計卻笑咪咪地說:“這個啊…這不是你來審計的時候提到那個稅收優惠政策么…我們辦下來了…就把上年提的所得稅沖回去了…”
“優惠政策?…我提的?…”我一臉的疑惑,心想我怎么就沒一點印象了呢?
“是啊…企業改制…主輔分離的那個政策…”
“哦…象是有這么回事…”這個優惠政策在我腦子里還是有些印象的,“辦下來了…我看看批文…”
值到蓋著鮮紅大印的免稅批文擺在我的面前,我才相信,這事,對我來說,真的是虛驚一場,相反,還是一件大好事,我是建議人么,呵呵。
年初,我們經人推薦首次為L公司提供年度會計報表審計服務(原來為其審計的不是我們,而是我們當地最大的TS會計師事務所),看起來,我們的服務得到了L公司的充分認可,繼續請我們為其作增資業務,從L會計熱情有加的態度也能體會到,會計人員其實是很歡迎能夠為他們提供合理建議的審計人員的。
稅收籌劃很難,要想將一環套一環、補丁摞補丁的稅法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更難,但是,這并不能成為我們不學習的借口,一口吃個胖子不現實,但可以積少成多,在做業務時,能夠做到“心中有稅”,也許,一個不經意間的提醒,就能帶來幾百萬的收益……